中新网济南2月8日电 (曾洁 梁犇)齐鲁文化如何搭乘“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山东“两会”召开期间,这一话题引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育济在会议期间提出了“重视齐鲁文化与‘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研究的思考与建议”的提案。他说,山东在古代就是两条丝路的交汇点和起始点,当时山东丝绸行销海内外,成为齐鲁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物质载体。齐鲁文化是地域文化,但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齐鲁文化资源为山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创造了优势。
王育济介绍说,山东日前编制的《山东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构建“国际人文合作交流中心”,但目前基础性研究工作不足,如齐鲁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齐鲁文化与两条丝绸之路的历史关系,山东地区在两条丝绸之路发展历史上的地位,山东与丝路各国的历史交流,孔孟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化表述等“元问题”没有论证清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齐鲁文化搭乘“一带一路”的进程。
王育济建言山东应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海外人文资源,加强与海外的对话联系,与“一带一路”各相关国家广泛开展齐鲁文化的研究工作,使齐鲁文化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增强影响力。
齐鲁文化走向世界的话题也引起现场港澳委员的关注。山东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工作顾问、香港山东商会联合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振明表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的新面孔、新模式才能走进世界各国、各地区民众的视野。以香港为例,目前新成长起来的第三、四代华侨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低于第一、二代,三、四代港人甚至对儒家文化存有误解。香港是华洋荟萃的独特区域,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更是多元。齐鲁文化在传承中应强化“当下”意识,绝不能仅仅“躺”在历史里,因为现代人也在创造历史,所以传承不是表象化的简单复古,更重在创新实践。
就齐鲁文化走向海外的现状,山东省文化厅外联处处长文善常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建设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山东文化、艺术、文物等团体在南非、立陶宛、瑞典、泰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塞尔维亚、澳大利亚等地都留下了齐鲁文化推广的足迹。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符号之一已逐渐得到全球民众认可;同时,齐鲁文化的其他元素也源源不断走向海外,尤以志怪小说《聊斋志异》衍生的艺术作品最受世界观众青睐,如杂技剧《聊斋遗梦》赴澳门、澳大利亚演出,观众爆满;在台湾举办的“鬼唱诗——蒲松龄聊斋文化展览”也备受欢迎。
据悉,山东省长郭树清在2016年山东“两会”期间就呼吁重建齐鲁文化“百家争鸣”之态。2017年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进曲阜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和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同时表示将继续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世界儒学大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