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策展人王麟策划的“解构审美形式及他们的对立面”群展在草场地应空间开幕,展览展出了艺术家丛伟、郭立军、宋兮、三线TV、徐新武、于瀛、张钊瀛7位艺术家的作品,以架上绘画和综合材料为主,包括三线TV的两件影像作品。
“解构审美形式及他们的对立面”。一个听上去挺高冷的学术范型展览。但介绍到这里,记者无法再进行一个常规的展览快讯报道了。原因在于此次展览的主题是随机生成的,展览前言也是网络征集的,应空间为此前言买单花了600块大洋。最后策展人还直接告诉你连艺术家也是抓阄的出来的结果。Are you kidding me?呵呵!
如果你凑巧去看了这个展览,又刚好一头雾水,现在来告诉你咋回事?画册会告诉你答案:
此次展览的实施方式如下:
1.在自动展览取名网站上随机生成一个展览名称;(http://www.mit.edu/~ruchill/lazycurator.submit.html);
2.展览前言以征集的形式写作,公开展览海报与部分作品后,向大众征集展览前言。
3.从我的手机通讯录中选取33位架上绘画艺术家,16位综合材料艺术家,抓阄最终确定参展艺术家。
33位架上绘画艺术家,16位综合材料艺术家。听上去像双色球的玩法呀。策展人王麟向记者说到,下周他将在南艺美术馆“故技重施”,不过规则改为在“33位综合材料艺术家,16位架上绘画艺术家”中抓阄。呵呵!
按着网址,小编随机生成的是:“奢侈的梦想:媒体艺术和不幸”,很学术有木有?
画册中的艺术家和作品介绍看上去更像是“各说各的”
下面请看此次展览前言:
在钢铁吞没土地的时代,世界的精神框架早已锈迹斑驳。而艺术的存在,就是艺术家以及艺术工作者们手中的除锈剂。每一个当代艺术作品的诞生和蜕变都与时代紧密相连。他们将这些情绪以五感在材料上的延伸来发泄,融入时间与空间,或是与之分离。
从审美出发,内在先验的逻辑取向就率先占据了地位,然后在艺术形态的分类中找到自己的意识归属。这些艺术作品,应该说“艺术生活”是建立在自我的精神和时代性认知上,借助“艺术主体”和“物象材料”表达出在现代性跨界当中的智性追求,通过空间、色块、界定、具象、概念、自我等媒介建立一种确定性。其实不需要解构,“艺术生活”本身就从审美中衍生,本就先验性解构了一切。
解构空间,解构材质,解构视觉,跨界的知识与媒介组成了视觉艺术的作品展览。解构审美形式不仅解构其本身,还有其物质和精神的支撑体系。将其对立面也包含在被解构对象之中,或许是对当下复杂时代的一种冷静旁观。
今天的艺术已远不是“审美形式”和“对立面”所能诠释,故解构的有限囿于展览主题的言外之境。当前现场依旧促使公众警醒,商业化、政治性、权利的成功合法化与合谋,让环境少了些颇为人心的解读和外延。保有探寻、解构、达达或许是有效的生活策略,亦为一种生动和自觉。这些参展的观念绘画,或寓言、哲思,或隐喻、超现实,平面化或具象的多样描绘,昭示着另外一类审慎的生态,携有凝重和轻调侃的志趣,却也个体自明。对犀牛的改造、我用仅剩的爱切割下立方的星空把最纯净的灵魂封印在里,等等标题不断击撞着“边界”,突围思想史、语境、身体的边际,触及世界本然。
本展览旨在用国际性和历史性的视野考察主流创作之外的现状以及不遗余力拓展艺术边界的群体,呈现一种在貌似纷乱无章的时期,穿越自然、伦理和宗教的价值观,及新语言的探索和实验,展现对于这个时代的理解和反思。
物质世界里的精神独立投影于每个人的思考,新思考反馈于新世界。停下来看一看身边的环境,听一听周围的声音,不一样的角度改变着你的态度。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于寒、沈赟、耿纪朋、曾群凯、杨欣嘉、高鹤
展厅一角
最后请看策展人语:
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如此丰富复杂,各种各样的展览数量如此之多,展览已同 艺术作品一样,成为一种消费品。一直以来,我认为策展人的工作是敏感的发现 新的艺术动向或针对某种线索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形成展览呈现。
我不希望展览被简单的消费。作为策展人的表达方式,此次展览通过对策展人权 力的消解与回收,试图呈现和讨论当代艺术生态中策展人与画廊、美术馆、艺术 家、观众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基于对策展人身份的反思以及对于策展人现状的 观察与批评的展览;希望它在观众的观看思考后不断的发酵,暴露出更多关于艺 术生态的问题。
这更像是策展人创作的作品,而这件作品是建立在本次参展艺术家与应空间以及参与撰写前言的公众对于此项目的信任和支持的态度之上。
这是态度,而不是表演。
郭立军 《无题》
现场,记者采访了下策展人,得到这样的回答:“当展览标题和艺术家都是随机选取的时候,我来写这个前言是无效的,所以我就把写前言的权力交给大众来写。这个展览看上去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强策展的一个极致,因为艺术家在这个展览里面基本上变成了一个道具,他们参与这个展览的作品在现场是不能够形成一个我们通常所见到的主题呈现;但同时又是一种非常弱策展的形式,因为我既不写前言也不写标题,也不挑选艺术家,中间形成一种悖论,可以说是强策展,但其实也是非常弱策展的形式。这个展览的出发点是因为我这几年自己也做了一些展览之后,开始思考和反思现在的展览形式或者是说展览的体制,策展的体制,我在想能不能做一个展览来体现我的反思或者说我对策展的态度。”
如果还是一头雾水,那就看看作品本身吧......
于瀛《骄傲的绘画》、《军伍未弃旧玩》
三线TV《杜尚的法器》
三线TV《国际撤展人》影像
丛伟作品
郭立军 《修理》
张钊瀛 《发光剧场》
徐新武作品
宋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