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7天的发掘,古墓主棺终于露出神秘面纱。记者 张勇军 摄
昨日(26日),荆州考古专家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小心翼翼地从古墓主棺上取下四层丝绸棺罩。这些棺罩保存非常完整,虽时隔千年但颜色鲜艳如故。据了解,考古队将连夜把主棺运往荆州博物馆,荆州市文物局局长阎频透露,主棺将于29日开棺,届时墓主身份将有定论。
华丽棺罩再现墓主奢华生活
经过一个上午的精心准备,昨日下午2时34分,考古工作人员开始着手揭取主棺棺罩。
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专家小心翼翼地把垂坠于地的棺罩慢慢提起,轻轻地放在主棺上,然后往棺罩上喷洒特制的杀菌防干药水。
随后,专家们拿来一个卷筒,缓慢地卷起棺罩。此时,棺罩表面色泽鲜艳的红色绣花及凤鸟图案显露了出来,纹路清晰可见,形态鲜活动人。第一层棺罩揭取后,第二层棺罩显露出来,这层质地更厚,绣饰更复杂,颜色也更鲜艳。随后,考古工作人员又从主棺上逐层揭取了两张棺罩。
有专家表示,这些用于覆盖保护主棺的丝绸棺罩十分完整,其中三张的完整程度为荆州近30年考古发现之最。它们都是制作工艺极高的西汉丝绸,这位专家还赞叹,2000多年前的丝绸还如此有弹性,保存如此完好,这一重大发现非常罕见,也表明了当时的丝织品制造工艺水平之高。
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说,出土的丝绸棺罩十分华丽,再现了墓主生前的奢华生活。而且谢家桥一号墓四层丝绸的情况比较少见,棺帷越多说明墓主身份越高贵。
防止口溅唾沫,发掘现场“禁声”
由于墓葬属于西汉初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每一件出土文物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发掘过程中,为了防日光紫外线照射,墓穴上方搭建了一个数十平方米的雨棚。工作人员在搬运文物时,还被要求尽量避免说话,以防唾沫飞溅到文物,造成文物损坏。
另外,由于照相机闪光灯的强光也会对文物造成损坏,因而墓葬雨棚以内禁止媒体记者进入拍照。
疑问1 墓主可能是投奔西汉的秦朝官员?
前日,在墓主的随葬品中,赫然发现了稻谷、红枣及板栗,是否意味着墓主可能下葬于秋季?
荆州博物馆副馆长称,一般可以依据这些随葬的食物判断墓主的下葬时间。他说,现在正是吃板栗和红枣的时候,墓主很可能下葬于这个季节。
前日,在墓室东厢,考古人员还清理出了一个漆盘。在盘底,一个“王”字清晰可见。墓主姓“王”?专家称,也可能是制作盘子的工匠姓王。
王明钦表示,虽然该墓是西汉早期古墓,但古墓里竟出土了秦代风格的蒜头壶酒器,因此,有专家认为,该墓的具体年份可能处于西汉高祖刘邦时期,墓主可能是投奔到西汉的秦朝贵族。
疑问2 谢家桥有秦汉古墓群?
有专家认为,根据秦汉时期的墓葬特点,谢家桥附近可能有一个家族墓葬群。但对于这一观点,王明钦显得非常谨慎,表示目前不能判定。
谢家桥一带,在江汉平原上显得地势特别高。王明钦说,在谢家桥附近,荆州博物馆已发现了几座秦代墓。前不久,考古队对谢家桥1号墓附近方圆100米内进行了勘测,暂时并未发现有其他墓葬。不过,他没有排除附近有墓葬群的可能。
谢家桥西汉古墓
五宗“最”
昨日,谢家桥西汉古墓发掘已进入第七天。随着大批精美文物的出土,荆州博物馆副馆长刘德银介绍:
1.此次发掘的漆耳杯成组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
2.棺罩保存最完好,甚至比此前马山一号墓和167号汉墓出土的棺罩保存得都要完好;
3.前日出土的蒜头壶保存最完好,特别是蒜头壶的木塞及棕绳生动再现了古人的使用方式和方法,有助于研究古人的行为方式 ;
4.加固棺罩的雕花最是罕见;
5.5件保存完好的大香囊(丝袋)出自同一座汉墓,也非常少见。(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张勇军 实习生 毛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