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市政府召开“海丝周边环境文物保护和管理”专题会。海都记者获悉,“海丝”申遗考察点名单有过一轮调整,一减三增,现为18个。
一减,是指老君岩。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介绍,由于老君岩的道教影响力主要在国内,体现中外文化交流不多,此次调整将其删除。
三增,分别是宋代“海关”市舶司遗址、接待外宾的来远驿遗址及与刺桐缎紧密相关的清白源井。三个考察点均在泉州市区。
专题会透露,新一轮的“海丝”文物整治将启动,18个文保单位都将设置专项保护规划,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九日山、洛阳桥周边违章建筑要尽快完成整治。
昨日,海都记者逐一走访新增的三处考察点,为您揭晓它们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探访
来远驿:专门接待外宾 民间称其琉球馆
来远驿在聚宝街的南端,一个叫“车桥头”的地方。
车桥头的名字由来,与海商贸也有关系。它曾是刺桐港与陆地连接的交通要道,为方便中外商货起卸吐纳,解决运输繁忙,特架设一桥,车从桥上通过,故取名车桥头。
来远驿旧址,现在是一座闽南红砖古民居,外墙上一块牌匾,上书“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示范区”,简短地介绍“来远驿旧址”。旧址斜对面设有一座石碑。
来远驿是古代掌管接待外国来客的官署。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发达,明初实行海禁,朝贡成为唯一合法的外贸方式,明永乐三年(1405年)在车桥村设置“来远驿”,专门接待琉球等国的外宾,附近设“进贡厂”以储贡品。
据记载,古代泉州与琉球交往颇深。琉球原是中国明、清两朝的藩属国,明、清两朝均派遣使臣对琉球诸王册封。因来远驿多为琉球人居住,民间还将此处称为琉球馆。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赐福建36姓家族移民琉球,这36姓大多来自泉州、福州。明成化年间,泉州来远驿“琉球馆”迁往福州,改名叫“怀远驿”。
两年前,还有50余名日本冲绳游客特地来泉参观来远驿遗址,回来看看祖先住过的地方。
市舶司: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处海关遗址
市区水门巷水沟旁,一块刻着“泉州市舶司遗址”字样的石碑安静地伫立着。这里,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处古海关遗址,在千年前远渡重洋来泉州的“蕃人”进城必到之处。
市舶司是古代管理海外贸易的官署,建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止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历经宋元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每年举办祈风典祀、设宴犒赏蕃商,见证闽南本土文化与海洋文化相互交融发展的历史。
和其他两个点相比,人们对市舶司的熟悉度较高,保护也相对到位。
市舶司遗址设在水仙宫内,里面设了文史纪念室,陈列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供人阅读。这些工作,均由民间自愿发起的保护小组做。
只是,因年龄、身体等多种因素,当年的7人保护小组,只剩下2人。未来,市舶司遗址还能不能有效地保护下去,居民们都颇为担心。
清白源井:井水清冽善染 见证质优刺桐缎
根据记载,清白源井位于东街门楼巷内。但在城市拆迁过程中,门楼巷早已不复存在。一路打听,说起门楼巷,一些居民还可辨认,但清白源井,鲜为人知。
一位阿婆说,过去她家古厝就在门楼巷的井边,原来巷子尽头有一口古井,如今变身为社区居民的健身休闲处,不知是不是我们要找的清白源井。
顺着阿婆的指引,我们在斜坡处看到“清白源”石刻,于1608年设立的这碑石刻,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出砖入石的井旁壁,更是增添了些许古朴味。
这口井大有来历。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郡守童汉臣将泉州织染局移建于府治后东畔,就是现在井所在位置。史书上称,泉州“织染为天下最”,元代摩洛哥大使行家伊本·白图泰游记也盛赞刺桐缎质优。
因为此井当年以清冽善染著名,故得名“清白源”。如今,清白源井水已几尽干枯,大概为安全起见,水井上还压了一块石头。
整治
还有六七个考察点将启动专项保护规划
昨天走访中,上述3个考察点周边环境都不尽如人意。来远驿遗址旁堆放着塑料泡沫,牌匾周遭满是牛皮癣;今年3月,市舶司遗址石碑被“办证”涂鸦,本报曾作报道;而清白源井已孤独得只剩一块石头相伴。
其余多处考察点也有类似情况。出宝阳说,其实,考察点都经过整治,但近年来有所回潮。特别是洛阳桥桥南古街两侧,九日山山脚下及石湖码头,均有违章建筑。上周会议提出,九日山、洛阳桥片区部分违章建筑,要尽快完成整治。九日山的广场、山门及旅游配套设施也将进一步规划、建设。
与此同时,所有的考察点都将设置专项保护规划。出宝阳介绍,目前还有六七个考察点未启动专项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专项规划后,所有考察点的周边环境整治,也将成为文物部门工作的重点。而今后,泉州市文物部门也将加强巡查、监测,建立保护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出宝阳提及,文物部门拟向社会公开招募一批文物志愿者队伍。首期拟招募二三十名志愿者,负责监测古城各文物点的现状。一旦发现破坏现象,可上前劝阻或及时上报给泉州市文物部门,进一步充实文物保护宣传的力量。
名单
泉州18个“海丝”考察点
万寿塔(石狮宝盖山)
六胜塔(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
石湖码头(石狮市石湖)
美山码头、文兴码头(沿海大通道公式埔段)
九日山祈风石刻(南安丰州)
真武庙(泉州市区通港西街)
天后宫(泉州市区天后路)
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晋江磁灶镇)
开元寺(泉州市区西街)
伊斯兰教三贤四贤墓(泉州市区圣墓)
清净寺(泉州市区涂门街)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晋江市罗山街道)
德济门遗址(天后宫前)
洛阳桥(洛江、台商区)
泉州市舶司遗址(泉州市区水门巷)
来远驿遗址(泉州市区聚宝街车桥头)
清白源井(泉州市区状元街和东街附近)
大事记
2001年起,泉州开始筹备“海上丝绸之路——泉州”申报世遗。泉州市文物局专门设置申遗办,负责申遗资料整理收集。
2003年起,申报文本递交国家文物局审批。国家文物局计划将泉州和广州等其他沿海城市捆绑申报海上丝绸之路项目,泉州市重新修改申报文本。
2006年12月,泉州、宁波、广州三城“海丝”并入丝绸之路(中国段),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2年11月,联合申报城市包括泉州在内增加至9个,被再次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当时,泉州申报的考察点也随之调整为最新的18个。
按照国际惯例,在每年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每个国家推荐两个遗产,一般是文化和自然遗产各一个。今年的世界文化遗产,就将从包括“海丝”在内的45处预备名录中产生。陈丽娟 黄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