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宁3月19日电 (张添福)多种因素使得传承千年的藏药材日益稀缺,藏医药专家19日呼吁,在人工藏药材代替天然藏药材的基础上,要发掘利用好藏医药学中药物、起居行为、外治和饮食等四大治疗方式。
据文献记载,藏药材共有两三千种,但研究了30年藏药的青海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藏药室主任骆桂法认为,一般藏医常用的藏药材大概三百多种,很多藏药材分布散而稀,具体的蕴藏量很难估计。
曾在西藏举办的野生藏药材资源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列出濒危野生藏药材65种,其中一级濒危藏药材25种,二级和三级分别为22和18种,知名的冬虫夏草、兔耳草、熊胆、麝香、雪莲花等入选。
“过去老藏医认为盛产藏药材的地方很神圣,自然就有保护藏药材和其生境的意识。”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院长李先加说,但现在因为干旱等气象灾害,生态环境转变,特别是藏医药企业需要大量的藏药材,野生藏药材变的日益稀缺。
骆桂法举例说,20世纪80年代,青海境内的达坂山上能轻易采摘雪莲花,至20世纪90年代,明显感觉减少,而如今,已经很难寻觅,“青海脆弱的生态加之一些植物的特性,越采摘,越稀少”。
对于动物类的藏药材,李先加表示,有些动物类藏药材需采自野生保护动物,但现在没办法采,“如消炎、止痛的藏药五味鹏鸟丸需求很大,其中麝香含量很高,但产麝香的原麝是保护动物,现在医院和藏药生产企业只能用人工麝香来代替。”
“稀缺的藏药材只能用人工的代替天然的。”李先加说,但从治病效果来看,人工生产的藏药材远不如天然的。
骆桂法也指出,植物类的野生藏药材在人工种植时,因种质资源稀缺,加之自然环境不同,培育工艺不成熟,难保发芽率和品质。
“可能再过二十年、五十年,有些野生藏药材会更稀缺。”李先加说。
李先加表示,现在讲究保健加治疗,光靠药物治疗来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难度很大,藏医药要做好定位,要挖掘好藏药材的特色优势,如利用药物、起居行为、外治和饮食这四大治疗方式来保证身体的康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