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6月14日是第9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为了寻找万州的历史记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记者于6月5日前往武陵大丘坪墓群消落区发掘现场,让更多市民了解万州相关的文化遗产。记者 向涛 文/图
武陵镇位于万州西南部长江边,距城区约37公里,处于万州、石柱与忠县交界地,辖区内有数量众多的古遗址和古墓群,其中既有作为峡江地区中小型古市镇代表的涪溪口遗址和下中村遗址,也有以大丘坪墓群和柑子梁墓群为代表的、延续时间长达数百年的大型古墓群。
今年4月上旬,万州区博物馆再度对武陵大丘坪墓群进行较大规模发掘。
近两个月来,在消落区已发掘出四座古墓葬,目前还剩战国土坑墓未发掘完,此墓也是近11年来万州发掘出的最大规模古墓,在万州已发掘的地下古墓中位居第二位(位居第一的古墓是2003年由万州区博物馆发掘)。
这次发掘出的50余件墓葬品为研究三峡库区墓葬习俗、民俗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
现场
广阔田野中现出一座“凸”字形深坑墓
是万州近11年来发掘的最大土坑墓穴
6月5日上午,记者前往武陵镇下中村。
据介绍,大丘坪墓群位于武陵镇东北部的下中村七组,地处长江北岸一级台地上,西距武陵镇约700米,海拔高度150~160.5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
记者看到,墓群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因库区蓄水后水位上涨,形成狭长半岛形地貌。
大丘坪因两块相连的大田而得名,大田南部较低矮处另有一块较小平地,西部较高处有一块条形小丘陵与柑子梁墓群相接,三者共同构成大丘坪墓群主体部分。
据当地村民介绍,大田及小块平地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改土造田时削峰填谷所致,其原始地貌为两处山丘,改土时最高处被削去两米以上。墓群未发掘前地表为大块水稻田和小块菜地、果园、鱼塘,数座民居分布其间,地面种植有水稻和蔬菜、柑橘等作物,并可见较多汉砖残块和汉至明清时期的陶、瓷器物残片。
步行穿过多块玉米地,绕过多条田野小道,前方不远的空地上,一个“凸”字形巨大土坑呈现在眼前。“看,前面那个土坑就是墓穴。”参与发掘工作的刘江说,此墓是本次发掘的四座墓葬中最大的一座。
来到墓穴发掘现场,环绕四周,看到墓穴周围没一棵树木,全是广阔的田地,墓穴前方约30米处就是长江,有数十位工人正在墓穴中挖掘、挑土。
“这座土坑墓的墓室长7米多,宽6米多,墓道长约7米,宽约4米,其深度现在已达6米多,还没到底,经过前期钻探,估计该墓的深度超过了7米。”区博物馆馆长岳宗英介绍,这次一共发掘了四座墓葬,两座东汉砖石墓,一座西汉土坑墓,一座战国土坑墓。其他三座墓葬相比这座战国墓要小许多,已经完工,而这座墓葬是近11年来万州发掘出的最大土坑墓,工作量大,预计本月底能完工。该墓虽然遭到多次盗掘,但仍对研究三峡地区的丧葬习俗以及巴楚关系等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