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杭州利民中式服装厂,本报读者应该不会陌生,连续5年非遗日,我们都要去看一看,这家118年历史老字号,现在怎么样了。明年“约会”的时间还没到,厂长包文其便给记者打了个电话,昨天,新店在杭州青年路开张了。
解放路老新华书店旁边的巷子,就是青年路,杭州人对这里不要太熟,老底子看电影、逛西湖,“拷位儿”都在这一带。虽说是新店,但青年路20号这个门面,以前就是利民的老店,老杭州经常在这里定做丝棉袄布衫儿,四五百块一件,宽松好穿。去年,包文其就跟记者提过,要把老店重新装修,“我开店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过去维持的状态。”
店面并不大,60多平方米,如果没看到招牌上很大的三个字——振兴祥,一个不注意,很容易走过头。
怎么不是“利民”?
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正是2011年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名字。“这是我的商标,国家的品牌,利民是我的厂名,振兴祥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才要提高知名度。”包文其说。
门口的橱窗里,模特身上穿着一红一绿两身旗袍,看起来,普普通通,但一进门,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去错了地方,怎么看都不像卖衣服的店。
园林式古朴的月亮门,把一楼隔成了两个空间,旗袍、中山装,不超过10件,其中4件,还装进了博物馆展览用的玻璃大展柜里,文物一般的待遇。
“卖吗?”记者问。
“非卖品,老底子厂里一代传一代留下的宝贝,民国的衣服,只有这几件了。”包文其说,比如一件女士毛皮旗袍,中袖,因为过去女人要戴手镯,所以这一截故意露出来,旗袍的袖子不做足,这是讲究。
中间两只大展柜,墙上几个素雅的画框里装的,又是“非卖品”,放的全是老底子做衣服的玩意儿。店长名叫笑语,穿着一袭暗红色丝绒旗袍,语调轻柔:“这是水线、刮浆刀、镊子、顶针、花扣、粉线袋、尺子、熨斗……”
“以后还是要放一个说明牌,用楷书写,这样别人才能看得懂。”一位有点上年纪的老员工,站在边上建议道。
记者穿过月亮门,另一边总算挂着几件夏天穿的短袖旗袍,但是最醒目的中间位置,全让给了两张古色古香的茶桌,一壶水烧好,茶已泡开,冒着热气。“我在这里摆了个投影仪,到时候开开讲座,放放片子,喝喝茶,人不用多,10个左右,坐在这里蛮舒服的。”包文其指指墙上拉起的屏幕,很是满意。
“到这里来,试试衣服,量身定做,喝喝茶,再看看中国的传统文化,算是一个多功能厅吧。”包文其带记者去了二楼,一个小型的试衣间,里面挂着的旗袍款式,都可以选。比如一件短到膝盖的旗袍,真丝、手绣,最低3980元,量身定做外加30%定制费,算起来5000多点,再贵一点的旗袍,1.38万元。
担不担心买的人不多?
包文其很淡定,“店开不开的好,关键在于我的衣服好不好,人家穿起来漂不漂亮,这个不好,店是开不好的。所以我根本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