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半日闲谭:只是新茶等故人_英国-饮茶-中国人-伯爵-牛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3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董小酷  浏览次数:103
核心提示:一杯英式茶,是先往茶杯里倒牛奶还是先倒茶?传统的习惯是先倒牛奶,后注入茶汤。这个问题似乎称不上问题,但一有了传统,便有了所谓标准答案。这个传统来源于几百年前
一杯英式茶,是先往茶杯里倒牛奶还是先倒茶?传统的习惯是先倒牛奶,后注入茶汤。这个问题似乎称不上问题,但一有了传统,便有了所谓标准答案。这个传统来源于几百年前

  一杯英式茶,是先往茶杯里倒牛奶还是先倒茶?传统的习惯是先倒牛奶,后注入茶汤。这个问题似乎称不上问题,但一有了传统,便有了所谓标准答案。这个传统来源于几百年前英国人对瓷器的珍爱。因为担心滚烫的茶水会把轻薄珍贵的瓷器烫裂,先倒入牛奶再倒茶,这样就降低了茶的温度,保护了瓷器。

  “一杯茶”,于英国人而言,可谓兹事体大,承接高贵传统,事关端庄礼仪,关乎阶层文化。

  英国本土不产茶,茶的故乡在中国。中国茶进入英国,是十七世纪中叶的事。1658年9月30日,英国《莫丘里斯报》刊出一家咖啡店为进口的中国茶叶所做的广告,这是全世界第一份有关茶的报纸广告。茶船经过漫长的海上航行到达英国的港口,当然就不再是寻常之物了,层层税赋之后,茶成了只有上流社会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爱茶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之后,带动了英国王室贵族掀起品饮中国茶的风潮,日后又逐步形成了英国独特的下午茶文化。这种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令英国的饮茶文化一出现,就贴上了高贵华美的标签:茶室要精心布置,环境要优美宜人,一应器具也需精致优雅,与之相伴的还有一套相关的礼仪。饮茶,不仅是口感的享受、精神的愉悦,更成为上流社会时髦的社交风尚,并一直绵延流传至今。

  而远在茶的输出国,茶的身价则要平民得多。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乃生活之一味。一杯在手,万世俱足。茶,更多地代表了一种闲适自足的生活方式。“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以茶入心,以茶论道,茶文化的精髓已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近代的林语堂极为推崇饮茶。崇尚西方文明的他,对茶却是绝对的东方立场。他认为只有中国人的饮茶最正宗地道。他甚至讽喻加了牛奶和糖的英国茶是“三河县老妈子的笑话”以致“简直没有喝铁观音的资格”。

  林语堂在《中国人的饮食》中说:“饮茶为整个国民的日常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一项同类型的人类发明。”“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味蕾的诚实,抵过一切文化与潮流的激荡和洗礼。一杯茶,映照出性情,流露出趣味,甚至蕴涵了充满哲思的人生意味。

  我曾经拜访过福建安溪的一位评茶师。几撮铁观音,几只盖碗杯,几把小汤匙,茶与人,人与茶,在滚沸的水汽与弥漫的香气间,心神交汇。观色、闻香、余韵、回甘,香、甜、苦、涩的味道融合得怎样,其“性格”“实力”如何,每次冲泡品饮过后,评茶师都要将每种茶的个性特点进行比较并表述出来,让人印象深刻。那种探寻极致体会茶境的功力,让人想起这里名震茶史的蔡襄。这位宋代著名的茶学专家和书法大家,是福建莆田人,他善制茶,亦精于品茶、鉴茶,他的一部《茶录》,令中国人的品茶上升到了美学的高度。

  英国也有茶痴。嫁给英王查理二世的凯瑟琳公主,不但把茶叶和茶具当嫁妆,而且在婚后大力推行以茶代酒,不但引领了饮茶风潮,而且激发了制茶工艺的创新。中国是产茶大国,喝茶大多喜欢清饮,注重季节、产地、等级的分别,并格外讲究烹茶之水,很少用几种茶混合搭配。而英国茶更讲究配制。英国不产茶,长途运输也不利于茶的储存,所以英国茶主要以便于储存的红茶为主。英国成为世界公认的红茶大国,可以说其“调配”技术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英国茶就是一种“调配”的游戏。在英国,专业的调茶师每天要品尝上百种茶,不但和中国的评茶师一样,要细细记下每一种茶微妙的口感,更重要的是还要从中寻找茶叶搭配的秘密。以最常见的伯爵茶为例,其中必不可少的原料是佛手柑。伯爵茶往往以云南滇红为基茶,搭配印度大吉岭红茶作为补充,再加入佛手柑、金盏花、红花。典型的伯爵茶悠远的香味里常混杂着淡淡的辛辣味道,当然同样是伯爵茶,不同的调茶师调出的风格也会有所不同。而一杯简单的英式早餐茶,也至少混杂着三种茶:斯里兰卡茶、阿萨姆茶和肯尼亚茶。三种茶的口感、香气、浓度混合搭配,再加入牛奶,一杯香气浓郁的早餐茶,几乎成了英国的国茶。

  如果说中国人的饮茶带有某种艺术家的性情,禅茶一味,无俗忘我,天人合一,引导人进入一个冥想人生的境界,那么英国茶可以说是带有发明家的乐趣,黑加仑、柠檬、百香果、玫瑰、薄荷……他们在大自然中细细找寻、发现、品味、拼配,享受发现之乐,创造之乐,茶,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交流的工具,也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小道具。

  走过许多地方,也喝了不少茶,常常浮现在脑海里的却是一幅纸上的“茶”:乡间茶楼,临窗一角,芦帘上卷。小方桌上茶壶一把,茶盅三只。茶客已走,窗外新月初上,天如水、月如钩。疏朗的几笔墨痕,引人遐思的静谧与简朴,含蓄着人间的情味。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漫画家丰子恺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美学大师朱光潜称他“从顶至踵,浑身都是个艺术家”。

  一茶一世界,东西共交辉。每一种茶都令人心动,每一杯茶都会遇到它的有缘人。世界很大,时间很快,记得停下来,喝杯茶吧——“没什么/只是月亮等我们/没什么/只是新茶等故人/没什么/只是岁月等春风/山河等古今。”

 
关键词: 英国 饮茶 中国人 伯爵 牛奶
  • 下一篇:乐山大佛闭过眼吗?_大佛-闭眼-酸雨-乐山大佛-开凿
  • 上一篇:[db:标题]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看台人语:栖息在这棵大树下_杜甫-中国-传统文 • 鼠年中外大事年表_公元-称帝-法兰西-英国-建立
• 失窃57年后,一座12世纪铜制佛像被英国警方交还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