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八旬紫砂壶艺人倪顺生:相伴六十多年的传承记忆_紫砂壶-技艺-紫砂-宜兴-纹饰-传承-相伴-百艺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浏览次数:108
核心提示: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31日电(记者上官云)对珍贵的紫砂壶,你了解多少?在爱茶人眼中,它是能留住好茶原味的宠儿;在收藏界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31日电(记者上官云)对珍贵的紫砂壶,你了解多少?在爱茶人眼中,它是能留住好茶原味的宠儿;在收藏界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31日电(记者 上官云)对珍贵的紫砂壶,你了解多少?在爱茶人眼中,它是能留住好茶原味的宠儿;在收藏界看来,由于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它也备受青睐。而对紫砂壶艺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倪顺生来说,制作紫砂壶,却是相伴一生的事业。从他正式学艺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光阴。

  紫砂世家走出的小学徒

  1938年,倪顺生出生在宜兴一个紫砂壶陶艺世家。其母邵宝琴为清代名人俞国良养女,得其亲授紫砂技艺以“锡山俞传”壶艺远近闻名。对他来说,满屋的紫砂泥、雕刻工具……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所以,每每放学回家,倪顺生都会拿起小榔头,帮着家里“锤泥”:那些紫砂原料,只有锤得有了粘性后才能做壶。他一直都记得,那会家里很穷,父亲开着小作坊,自己做紫砂壶卖。

  在家庭影响下,长大后的倪顺生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地进入紫砂壶陶艺领域,随父母进入当时的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成为第一批紫砂艺徒。在朱可心等紫砂名家的指点下,他逐渐掌握了紫砂手工技艺的要领,开始崭露头角。

  “小时候嘛,对紫砂技艺啊、传承啊,没有太多概念。”大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倪顺生开始凭借紫砂作品拿下一个又一个奖项,其作品亦被博物馆收藏。回忆起往事,他脸上带着一点憨厚的笑容,“我就是想,怎么把这门手艺做好”。

  那些技艺到底难在哪儿?

  说着容易,但紫砂壶制作技艺其实很难。倪顺生举了个例子:看上去挺简单的一把壶,很可能一两年才能做完;如果要出难得一见的精品,做个十年八年都不算什么。

  “先打泥片、泥条,做出壶的基本器型,然后加上壶嘴、壶把等,这叫‘素壶’。”倪顺生说,紫砂技艺是“做加法”,如果想把做出一把“花壶”,就得另外用紫砂原料做纹饰,小心翼翼粘上去。

  这些纹饰能有多细致?一把“云龙壶”,龙身上的鳞片都雕了出来;一把“福鼠葡萄球壶”,叶子的脉络亦清晰可见。除了常见的紫红色,紫砂壶原料还有黄、绿等等,想搭配好,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而且,整个过程中,紫砂泥的湿度、纹饰和壶身的配色等都要十分讲究。”倪顺生解释,等晾干后就可以烧制了。但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胚里的毛病不容易看出来,一烧就裂“。

  烧好了,还得用一种非常细腻的砂纸打磨壶身,让触感更加光滑。倪顺生说,紫砂艺人用到的工具非常多,很多小工具都是自制的,“每做一把壶,都像是在做一件艺术品。紫砂壶值钱,主要是在做工上”。

  八十岁感言:紫砂壶能做还是要做

  紫砂壶做多了,倪顺生琢磨,除了传统图案,壶身还能不能有一些其他装饰或者变化呢?

  他在生活中寻找灵感。有时候和大家一起出去采风,别人看风景,倪顺生注意的却是路边的花花草草,甚至一些不起眼的细节:树干有没有结疤?它的走势如何?树叶是什么样的纹路?天牛、蝴蝶,能不能雕到紫砂壶上去?

  “我一直对树樁感兴趣,想把紫砂壶做成相似造型。”倪顺生还尝试把紫砂制作技艺推广到其他领域,“我制作了紫砂的寿桃壁瓶装饰品、文房四宝,还想看看能不能做餐具”。

  一些人惊讶于他的创造力。对此,倪顺生挺自豪地说:“紫砂手艺人里头,在作品创新这方面,我还是有点小名气的”。

  今年7月,家里人为倪顺生在北京办了一个小小的展览,除了他的经典之作外,其传人倪建军、甘露等的作品也随之展出。

  “我已经八十岁,到这个年龄,做一把壶烧出来没毛病,很开心的。”看着精美的紫砂壶,倪顺生脸上有了掩饰不住的笑容,“紫砂壶能做还是要做,做一天就算一天。”。(完)
 
关键词: 紫砂壶 技艺 紫砂 宜兴 纹饰 传承 相伴 百艺坊
  • 下一篇:新疆耄耋老人:72载用剪纸描绘新疆故事_剪纸-老伴-昌吉-老人-耄耋-外孙女-告诉记者-百艺坊
  • 上一篇:贵州九龙寺街访:观音菩萨,不要太辛苦呦_佛教徒-说什么-观世音菩萨-会对-通讯员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苏州“绣二代”们的出走与回归_看着-苏州-工艺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