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正在消逝的手艺:修版师用笔修复黑白照片修复光阴_底片-毛笔-手艺-修复-黑白-照片-几天-百艺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5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秋痕  浏览次数:111
核心提示:没有电脑修图软件的年代,他用笔修复黑白照片他是那时候的后期修图师,给照片美颜全靠手艺修复光阴的故事修版师是什
没有电脑修图软件的年代,他用笔修复黑白照片他是那时候的后期修图师,给照片美颜全靠手艺修复光阴的故事修版师是什
没有电脑修图软件的年代,他用笔修复黑白照片
  他是那时候的后期修图师,给照片美颜全靠手艺
  修复光阴的故事
  修版师是什么?
  这个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能回答上来。
  这是上世纪一个鲜为人知的职业。在黑白照相盛行的年代,他与拍过照的人都有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拍完照要等几天才能拿到冲洗好的照片。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除了拍摄和冲洗,他们拿到的照片还经过修版师的修整。因此修版师也被称为隐形的“美颜师”。
  在杭州萧山潘水南苑一家药材店里,便隐匿着这样一位修版师,至今仍在修复不少珍贵的黑白老照片。
  他用他的笔修复的那些关于岁月的故事,几天几夜都讲不完。近日,钱报记者走近了他的生活。
  40年前习得的手艺
  今年64岁的朱耀坤是萧山人,和妻子开了一家药材店。他还有另一个爱好——修复黑白老照片。
  这门手艺习得于40年前——1979年,服从单位安排,朱耀坤从厨师转行到萧山城厢照相馆,做的工作就是修版师,“跟临浦调过来的一位老师学的。”
  修版师的工作是负责在底片上用铅笔修,或者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用毛笔调整图像缺陷,就像现在的后期修图师。在底片上修版,朱耀坤的工具是一支笔芯削得很长很细的铅笔。底片的黑白与实际相反,在底片上多加几笔黑色,洗出来的照片会多一些白净。
  为了把底片看得清晰,修版的整个过程都在黑漆漆的修版箱里进行,头蒙黑布,集中一束光源对准底片。
  修版的铅笔为什么要削得这么细这么长?
  朱耀坤说:“长,是为了手影子不挡住底片,细是为了修得更精准。”
  “修得最多的是脸部。特别是脸上的青春痘,我用铅笔把它涂黑,这样出来的照片上就没有痘痘了。”
  “比如眼尾皱纹有白点,就要用铅笔把它涂黑,这样出来的照片看上去年轻。”
  除了修掉瑕疵,朱耀坤有时还要给照片美颜:加深阴面,让脸部更有立体感;给女士画上几笔睫毛、添两个酒窝……
  一天八小时,他都这样耐心地在底片上一点点修出细腻的皮肤纹路,画阴影,留高光。
  去年4月份,何先生带了一张姑妈的老照片,希望能把照片中的姑妈修得更好看一些。姑妈抚养他长大,俩人情同母子。朱耀坤用毛笔把她左脸阴影加深,柔化了皮肤上的斑点,同时淡化皱纹,在眉毛和双眼皮添了几笔,使她看上去年轻了10岁。
  修复光阴的故事
  修完底片,洗出来的照片还要再修。
  修照片的工具不再是铅笔,而是一支毛笔和一块不会褪色的墨——这两样工具朱耀坤一直保存着,已经有30多年历史。
  “金不换墨块非常有名,它不会褪色;大紫三羊毫的毛笔也很好。”朱耀坤记得,这毛笔当时他花了三块六毛二买的,“这钱在当时已经是巨额了。”
  用这两样工具,朱耀坤一直做着照片的修复工作。
  黑白照片流行时,刚洗出来的照片还要再修一遍。
  到了1999年底,数码相机成为摄影界的主流,朱耀坤离开了照相馆。不过,来找他修复老照片的人仍络绎不绝。
  去年,余杭临平的沈先生找到朱耀坤,手上拿了三五张同一个人的照片,他的母亲在沈先生14岁时去世了,只留下一张照片。多年的潮湿、霉菌,让这张照片看起来像被刷子用力地摩擦过。左脸有一大块已经掉落,眼睛、眉毛、鼻子和嘴巴的左半边也都磨损严重,耳朵轮廓模糊,脖子、衣服上还有多处划痕。沈先生找过许多照相馆修复这张照片,电脑修复过,手工也修复过,最大放大到16寸,但始终觉得不像母亲。
  他后来找到了朱耀坤。
  朱耀坤留下了最斑驳的原版照片,前前后后花了两天时间,将照片修复。沈先生看到后非常喜欢,哥哥姐姐们也觉得这就是母亲的模样。
  过了几天,沈先生又拿来一张破损的照片,这一次是他小学时的照片,“他要去开同学会,想把这张照片修复好送给同学。照片上的人数有点多,不少人的眼睛都睁不开了。”
  这次,朱耀坤用了四天时间才修复好,还把照片做成了版画,快递给了沈先生。
  一位萧山人拿来的照片,照片是他们一家小时候的合照。朱耀坤用几天时间修复好,恢复了旧时模样。
  正在消逝的手艺
  朱耀坤说,修版师这门手艺很枯燥,修版时要一门心思,还要耐得住寂寞。1987年,他参加杭州地区职称考试时,只有他一个男的,其余清一色女生,“数码相机出来后,很多修版师纷纷转行了。”
  现在,朱耀坤还守着他的毛笔和金不换墨块,闲暇时替找上门来的人们修补着老的黑白照片,也听他们讲着照片背后的岁月和故事,“价格?收什么钱呀。来找我修复老照片的,我觉得他们是带着一颗孝心来的,为什么不帮他们圆了这份孝心呢?”朱耀坤说,看到斑驳照片经他手恢复了旧时模样的时候,很开心的。
  这样一门手艺正在渐渐消逝。
  “找不到人继承咯。”每每想到这里,朱耀坤心里会有些怅然,也更加觉得能替人多修补几张老照片是一件幸运的事,“只要眼睛还看得见,我还会继续做下去的。”
 
关键词: 底片 毛笔 手艺 修复 黑白 照片 几天 百艺坊
  • 下一篇:泸州竹雕传人朱云华:一刀一竹的传承者_竹林-授艺-竹雕-竹子-泸州市-永宁-泸州-百艺坊
  • 上一篇:90后工匠“雕刻”未来“中国质造”_甘肃省-螺母-车工-数控-加工-兰州-军品-百艺坊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