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电视分论坛:十一世班禅出席_佛教-艺术-世界-庄严-中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31  来源:凤凰网佛教  浏览次数:238

10月30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大美庄严•佛教与艺术电视”分论坛在莆田美术馆举行。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大美庄严•佛教与艺术电视”分论坛,十一世班禅出席。

出席分论坛的嘉宾与十一世班禅合影

2018年10月30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大美庄严•佛教与艺术电视”分论坛在莆田美术馆举行。分论坛以“佛教艺术的历史与空间”为主题,探讨佛教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与时空形态,展现佛教艺术与世界文明、人类精神共鸣认知力交融的“盛世庄严”,推动价值正向、站位深远的国家精神生态和世界融合共生大方向。

本场分论坛结合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总主题和当前时代大背景与世界需要,制定的多元形态表达方式,通过嘉宾访谈、现场互动、短片演示、艺术烘托和章节递进的表达方式,从四个章节阐述了佛教文化艺术的“大美庄严”和“交流互鉴中道圆融”的深刻内涵,以此促进世界共生、引化认知正见、传递中华智慧,回归我们内心深处最根本的“佛教真善美艺术”,诠释人类福祉的初心之处和心之所归,诠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使命。

“大美庄严-佛教与艺术”电视分论坛的四个章节为:中华文化与佛教艺术的因缘和合、中国佛教艺术与丝绸之路的共鸣、佛教艺术的时空形态、佛教正见认知力与人心至善”。本场分论坛的访谈嘉宾为北京大学哲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佛学院院长本性法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张总。另为展示佛教艺术和电视论坛效果,配合了二位艺术展现互动嘉宾,福田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知名梵呗艺术演唱家马常胜。由知名资深电视媒体人和佛弟子——东南卫视李嘉辉担当总策划和主持人,东南卫视承担本场分论坛的录制和播出。

访谈中嘉宾们认为,佛教与艺术,是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因缘和合的自然相遇,满足随顺了人们向往美好的愿力,成为了连接世界不同文明的深层纽带和亚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与佛教艺术,早已不只是一种宗教或文化,而是人心至善的信念守望,是高尚生命形态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圣贤教育,是世界文明和丝路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内涵体现,连接起了中外海陆通商、文化交流以及精神价值共鸣。

佛教诞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古印度经过了“原始、部派(小乘)、大乘、密教”四大发展阶段。佛陀涅槃后,八国国王分得“舍利”起塔礼拜供养,这是佛教艺术的最初起源。自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时期,佛教艺术的种子随同佛法教义同时传至周边国家,和佛教的发展进程一样,佛教艺术形成了三大传承脉络:即南传、北传和藏传。

在世界佛教艺术史上,著名的古印度大佛塔——桑奇大塔,是佛教艺术的初期代表作,公元前250年由阿育王初建,是北印度佛塔形制的代表。公元一世纪,随着大乘佛教的发展,受希腊、罗马美术影响产生了犍陀罗艺术,由此出现了佛教史上最初的佛像。和犍陀罗艺术的希腊影响不同,马图拉艺术闻名于世,则是源于印度的原有风格,两者共同成为了印度最早的两个佛陀雕像制作中心。

佛教自两汉之间传入中国。东汉晚期已经多地存有佛教艺术遗迹。汉晋南北朝时,主要通过西北陆路——丝绸之路和东南海路进入中国。健陀罗和马图拉艺术就是沿着西北陆路,经中亚、新彊、甘肃、到达陕西等地,中国的“四大石窟”都是那时的繁荣写照。可以说,佛教艺术是一个不断传入不断汉化的过程,且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中国佛教艺术的自身特色。公元五世纪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用中原民族的审美标准消化了佛教艺术的异域特质,实现了佛教艺术的中国化和本土化。随后印度诸多佛教艺术持续传入。隋唐以后佛教艺术“中土化”已很普遍,最典型的是观音菩萨造像由印度造像的男性特征转向了女性标志,这是中国造像艺术的审美体现,突显了中国文化艺术的深厚和创造力。而唐代造像艺术的发展,则实现了对佛法本质精神的传达,使中华文化艺术进入到佛教“表法”的最高境界。

如同一种最踏实贴心的精神认同和存在方式,佛教艺术文明,为世界多国人民架起了一座深层相通精神共鸣的“文化丝路天桥”。从某种视角而言,佛教艺术可分为两大门类——造型艺术和时间性艺术。造型艺术以静止形态出现,包括石窟寺•塔庙•雕塑•书法•图饰法器和道场兰若等。时间性佛教艺术以运动形态出现,包括念诵•仪规•法会•梵呗以及现代形式的舞蹈•剧•影视•视频等,而这所有佛教艺术的一切形态表达,都由佛法僧三宝延伸流出,呼应了佛教的本质内涵和人类内心深处的“佛教真善美艺术”,恢宏诠释着佛教艺术文明“大美庄严”的心声世界。

在中国的艺术界,传承留下最多的当属佛教艺术。佛教艺术对于中国的造型艺术、书法美术、音乐建筑、思想认知、乃至于国家精神铸就和社会发展传承,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发展和佛教中国化进程,佛教与艺术在坚守佛法本质精神内涵的传承中,呼应了社会正向价值观,承载起了新时代的信念和使命,推动了从中原到雪域、到疆外的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

背景链接:

在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悉达多太子立志探究宇宙世间人生实相,经六年实修,菩提树下证悟成佛。随着佛陀示现演说妙法、敷演经律、建立僧团,佛教由此创立形成,从而打开了人类思想文明的一片新天地,在数千年的传播过程中,同时成就了光辉灿烂具有生命传承力的世界性文化艺术宝藏。

 
关键词: 佛教 艺术 世界 庄严 中国
  • 下一篇:两个和尚锵锵锵118期预告:揭秘和尚每天到底在干嘛?_锵锵-法师-和尚-可说-说不
  • 上一篇: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发布宣言:提出七大倡议_佛教-交流-世界-圆融-中道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人文社会学科在人类重大灾难面前能做些什么_人 • 清净我心,“庄严世界”_佛教-庄严-美国-佛学-
• 不忘师恩 四川尼众佛学院纪念隆莲法师诞辰110周 • 不忘师恩 四川尼众佛学院纪念隆莲法师诞辰110周
• 本性法师:2019年全国佛教院校联席会意义重大_ • 本性法师:2019年全国佛教院校联席会意义重大_
• 雪源悼隆莲老法师:当之无愧的当代第一比丘尼_ • 重庆佛学院举行2019年秋季开学典礼_重庆-重庆市
• 拜月祈福逛庙会,厦门龙湫亭寺举办中秋慈善活动 • 2019年全国佛教院校联席会在无锡灵山开幕_佛教-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