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他做的戏服有灵魂!25年为160多个剧种做四万件服装_剧种-图案-拜寿-服装-戏曲-演员-灵魂-百艺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05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秋痕  浏览次数:208
核心提示:“真正的名角,是不会随随便便穿上一身戏服的。”王胜红摩挲着手中的布料若有所思:“同样,戏服设计制作不能仅凭剧团要求,也需
“真正的名角,是不会随随便便穿上一身戏服的。”王胜红摩挲着手中的布料若有所思:“同样,戏服设计制作不能仅凭剧团要求,也需
“真正的名角,是不会随随便便穿上一身戏服的。”王胜红摩挲着手中的布料若有所思:“同样,戏服设计制作不能仅凭剧团要求,也需要我们和演员一样去揣摩人物性格、了解其一生。如此方能在戏服上‘附着’人物的灵魂。”

      下午5点,杭州九环路36号的戏服工作室里,缝纫机不时作响,金丝银线在丝织品上上下穿梭。一身黑色布衫的王胜红手握2B铅笔,一边听着手机那头客户对戏服设计的反馈,一边聚精会神地在纸样上修改图样。

      如果戏服也有江湖的话,在戏服制作上浸淫了25年的王胜红,早已是“老江湖”。

      越剧的茅威涛、评剧的曾绍娟、京剧的尚长荣……都穿过王胜红做的戏服,川剧的沈铁梅穿着他制作的戏服,凭借在《李亚仙》中的出色表现成功摘得“三度梅”。此外,明星版越剧《五女拜寿》、明星版晋剧《打金枝》中的戏服也全出自他手。

      但时间若回到1993年,只会手绘功夫的王胜红,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与戏服打交道。

      那时,初到杭州的王胜红师从戏服大师楼国荣,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临摹图案。从小花到祥云再到龙凤,8年的学徒生涯,让他入了戏服的第一道门。“戏服最重要的是图案,它代表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朝代背景。”
他笑称,自己刚学画图的前三年,一窍不通。但三年后,便知道像梁山伯、祝英台一般的主角,服饰用什么图案好看;到了第五、第六年,就得心应手起来,一想到人物就明白什么样的图案最衬其身份地位。

      年复一年的积累,也让他明白了越剧、粤剧、徽剧等不同剧种服装上的差别,便考虑开设自己的戏服工作室。2001年,王胜红的工作室问世。但上手后才发现,做戏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做戏服需要十八般武艺。”王胜红说,“单就服装,选料、配色、染色、设计、画图、放样、刺绣、裁剪、合成、整烫等,就有10余道工序。”昆剧名家林为林在《试马》中饰演吕布的那一身就是王胜红做的。“就头上那顶小王盔,做了整整3个月,一共33道工序。身上一件绣着双蟒戏珠的大靠,也全是手工绣出来的。”

      一针一线,串联起的不仅是那一件件华服,还有王胜红对于戏曲的理解。25年间,他为中国约160多个剧种,出品了近四万多件成衣。但每制作一件衣服,他都要去剧组走一圈,听听演员真实的想法。

      “当时川剧名家沈铁梅老师要为我她的新作《李亚仙》制作戏服。李亚仙是名妓,沈老师虽然在演技,神韵方面很符合人物需要,可是身材上却不合适。”于是,王胜红就利用服饰弥补了诸多缺陷。

      沈铁梅身型较小、体态较丰腴,他便把戏服上的图案画得修长一点,拉长身型,并在戏服外设计一层纱,进行遮掩。也正是从那时候起,王胜红才体悟到,做戏服不仅是设计师的事情,而要考虑到演员、人物等多方面。

      而自从开始做戏服,王胜红便成了半个戏痴。一闲下来,便去戏院听戏,从中也揣摩出了不少戏曲中不少人物的性格。

      著名评剧艺术名家冯玉萍曾委托王胜红制作其在《孝庄长歌》中的戏服,主角身上选用哪种图案王胜红也斟酌了良久,最终选择了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格桑花。在他看来,孝庄这一传奇人物,为大爱舍小爱的坚韧,也正如这一朵盛开的格桑花。

      因为能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满足演员需要,王胜红工作室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也吸引了明星版越剧《五女拜寿》的目光,并承接了该组60余套服装的订单。

      据他回忆,接到服装设计、制作任务时,自己也是捏了一把汗。“当时压力比较大。茅威涛、吴凤花、董柯娣、李敏等梅花奖、文华奖得主都在,如何让服装展现人物性格,又能与老版区别开来,体现明星版的风采,是一个难题。”

      当天晚上,王胜红便将老版的《五女拜寿》翻来覆去看了三四遍,每一次都用笔标注服装上的优点和缺陷。“老版中丫鬟服装不够华丽是其一,二女婿和三女婿身份不易分辨是其二……”

      为此,他用更艳丽的服饰装饰丫鬟,以显示剧中主人公的富贵,以不同纹绣的图案,彰显不同女婿的性格。在剧中,为了体现改良戏服的优点,他还为服装瘦身细腰,按剧情设计每一套服装,用不同色调概括群体。

      对戏服研究越深,他便越爱戏曲这一传统文化,也力求将这一文化种子播撒在民众心间。

      在工作室一楼,他专门开设了戏服博物馆,里面收纳了1000多件戏服,囊括大江南北上百个剧种。“我希望把戏服博物馆打造成一个让大家能够零距离接触传统戏剧文化的一站式体验平台,近距离了解戏服的制作过程,绘图、制作戏剧头盔、刺绣等工艺。”

      在他眼里,戏服无论色彩图案、款式材质还是配饰动感、精细工艺都构建出了特色的艺术美,彰显了夸张与写意之美,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经典文化中的瑰宝。

      作者:童笑雨
 
关键词: 剧种 图案 拜寿 服装 戏曲 演员 灵魂 百艺坊
  • 下一篇:照诚法师: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的上海龙华古寺_佛教-古寺-弘法-改革开放-上海
  • 上一篇:三地寺院追思宗喀巴大师_大师-佛教-念诵-纪念活动-法轮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墙内看花:这波“看戏热”为何热得破纪录_戏曲- • 越剧小镇:戏剧之魅与生活之美_越剧-小镇-嵊州-
• 名师谈艺·王景贤:热话题冷思考真作为_传承-剧 • 名师谈艺·茅善玉:在“接地气”中求新求变_沪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