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90后锔瓷匠人赵凤林:学艺创业都要沉心静气_器物-瓷器-技艺-手艺-沉心静气-金刚钻-匠人-百艺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秋痕  浏览次数:358
核心提示:原标题:90后锔瓷匠人赵凤林:学艺创业都要沉心静气“啪嗒”一声脆响,随着手中最后一颗锔钉完好地嵌入锔钉孔内,赵凤林会
原标题:90后锔瓷匠人赵凤林:学艺创业都要沉心静气“啪嗒”一声脆响,随着手中最后一颗锔钉完好地嵌入锔钉孔内,赵凤林会
原标题:90后锔瓷匠人赵凤林:学艺创业都要沉心静气
  “啪嗒”一声脆响,随着手中最后一颗锔钉完好地嵌入锔钉孔内,赵凤林会心地笑了。他手上的那把茶壶上,46颗锔钉匀称地在壶身上勾勒出一弯弦月。
  打碎的瓷器,被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重新修复起来——锔瓷,是中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这项技艺始于宋代,《清明上河图》上就有手艺人锔瓷的情景。
  踏入锔瓷这个行当第六年,传统技艺在这位90后手里重新鲜活起来,从蜗居在五六平方米的宿舍一遍遍练习技艺到如今开办自己的工作室,赵凤林的业务延伸至20多个省市,“锔瓷成就了艺术品,也帮我成就了自己”。
  租住在一间厨房里埋头练习技艺
  赵凤林出生在广西一个工匠世家,从小见识过不少老手艺,锔瓷也不例外。那时,祖辈担着工具走街串巷吆喝,有时也赶大集揽生意,“老手艺人迫于生计赶场子,更多情况考虑实用性,不太在乎美观。”
  2013年,赵凤林在朋友的推荐下到武汉学习茶艺。泡茶时,偶尔会有器物损坏,一些比较名贵的茶具丢掉非常可惜,赵凤林萌生了重拾祖辈锔瓷手艺的想法。
  说干就干,他白天在茶楼上班,晚上回到住处钻研锔瓷技艺,一遍遍练习钻孔和上锔钉。为激励自己锔瓷的胆识,赵凤林甚至亲手把心爱的紫砂杯摔碎,再用4天时间,一钉一钉地锔好。2014年,赵凤林辞职,全身心投入锔瓷技艺的钻研中。
  “差不多一年没有任何收入。”赵凤林当时租住在一个五六平方米的厨房里,只够放下一张工作台,他托人打出半个吊顶当床。
  生活条件艰苦在醉心锔瓷的赵凤林看来不算什么,但练习材料的匮乏着实让他痛苦万分。赵凤林不得不去求各种废弃的残破器件,修好了还回去还要感谢人家的信任。他感慨当时“幸亏有几位看得起自己的长辈抬着”,不时提供些精致材料,让自己有条件练习技艺。
  赵凤林经常连续一两个月埋头练习一种工艺,逐渐熟悉了找碴、对缝、锔钉、钻孔等工序,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感觉。
  “每个师傅的感觉不一样,都会找到自己合适控制的钻孔角度和力度。”赵凤林坦言手艺和工业化生产不同之处就在于独一无二,一个师傅修不出一模一样的两件作品,锔钉有瘦长的,有饱满的,一切随器物自然形态而定。
  在赵凤林的收藏柜上,他的处女作放在一个并不太显眼的位置,但在他心中,这件台湾陶水壶的分量非同寻常。整件水壶锔钉160颗,打孔320个,密集处每颗钉间距不到两毫米,赵凤林做了整整半个月才完成,那时他才学了8个多月,“这个壶的锔钉大小差别很大,因为它是一个煮水壶,锔钉抓力不够会漏水,要大的;又因为它的壶嘴、壶盖有缺失,又必须有小钉。反复量了几次,才把各处钉的大小确定妥当。”
  随着技艺的精进,赵凤林现在可以在4厘米高、1.1毫米厚的器体上打下16颗锔钉,而且可以精准控制锔钉孔的深度不超过壁厚的三分之二。
  从口径30厘米的花瓶到不足5厘米的小茶杯,从瓷器、紫砂到玉器、琉璃,赵凤林用金、银、铜、铁、锡,珠、玉、石等材料,运用手艺与创造力,对器物的缺损部分进行“锔补”。
  赵凤林在锔瓷领域的钻研和探索被人看在眼里。2014年,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赵凤林在武汉汉阳造创意产业园第一次有了一个正式工位,免除一年租金。随着在圈子里口口相传,来找他的生意越来越多。
  2017年,他将工作室开到汉口一处茶叶市场里。工作室投资10多万元,包含门面租金、工具设备、家具等。修补一件瓷器,按照锔钉材质、修复工艺不同,收费从一两百元到几千元。
  经过一把金刚钻,残碎的器物又“活”了过来
  “用修复好的瓷器去说话。”不久前,一批修好的瓷器发往山东和广东,上一个客户的茶壶从东北寄来。在赵凤林看来,无论是价值数十万元的宋代建盏,还是普通茶杯,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它们共同包含的是情分,“许多爱瓷器的人,一件东西相伴几十年。每件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而修复,就是重生。”
  一次,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捧着一只破损的大瓷碗来,要求不惜用银钉锔并镶上漂亮花钉。原来,这是老先生已故夫人当年的嫁妆。夫人故去,这只瓷碗承载着浓浓的情思。修复经验丰富的赵凤林更加慎重,他小心翼翼测量瓷碗的尺寸,揣摩锔钉的位置,力求让每一颗银钉的大小、宽窄、间距都与整个瓷碗的气韵相适宜。
  考虑到它是结婚嫁妆,赵凤林用金属钻刻工艺钻了一个“喜”字,将之镶嵌在碎片缺失的位置。老先生收到后,特意打电话向赵凤林表示感谢:“心里的遗憾终于补好了。”
  在赵凤林看来,随着人们物质条件与审美水平的提高,锔瓷技艺不能停留在老一辈“补实了、不漏水”的阶段,要更进一步——不仅做到还原器物形态,更要加入对美的不同理解,让产品成为艺术品,“残缺也可能焕发出生机。我希望能对一件器物进行再创作。”
  茶文化正慢慢渗透到年轻人的生活中,赵凤林抓住年轻人追求精致与个性的心理,设计出众多精美小巧、韵味各异的锔钉纹饰,蜻蜓、荷花、祥云……他把传统手艺的智慧和古典文化的内涵,倾注在一件件残碎的器物中——经过一把金刚钻,它们又“活”了过来。
  今年6月,27岁的赵凤林作为武汉最年轻的锔瓷非遗传承人,被选拔参加国家艺术基金“古陶瓷修复青年人才培养项目”。他深知应肩负起弘扬锔瓷技艺重任,让传统手艺在90后手中重焕光彩。
  入行6年他也不敢说自己出师了
  一桌、一凳、一壶、一钻、一匠人,香炉袅袅地冒出青烟,各式各样的瓷器静静陈列着,一缕茶香悄然从一把经过锔瓷修复、镶着银荷叶的茶壶里溢出。
  “至今,我也不敢说自己出师了。”沏上一杯茶,赵凤林缓缓地说。在他看来,慢工才能出细活儿,急不得,躁不得。而得到赵凤林认可并且坚持留下来的徒弟,只有陈然、张伟、张秋玲3个同为90后的年轻人。
  他们从镶锔钉学起,在锔瓷的各项工艺中属于最简单的一类,即便如此,也需要反反复复钻至少200个孔、锔100个钉,才能够对钉与瓷之间的微妙关系有所把握。
  “瓷器的表面是曲面,钻头要90度垂直进去,贴紧瓷沿。进去后就要开始内倾,微微的角度,两边内倾的角度还要一样,否则一边大一边小,瓷就会裂开;倾斜的角度若是不够,钉又卡不牢。” 赵凤林比划着说,一点一滴,用心揣摩,才可能有日后熟能生巧之杰作。
  张秋玲感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速成班,一个星期就教会一门技术,很多年轻人只图快、不求精,“做锔瓷是不一样的,进入这行,3个月也只能说知道怎么做。跟着赵老师学一两年,才逐渐找到自己擅长的那一种手法。”大师兄陈然擅长做锔钉,不仅美观耐用,而且排布匀称合理;二师兄张伟擅长铜器镂空技艺,寥寥几笔刻画出鹤、荷、水的神韵。
  “90后有90后的想法和创新。”赵凤林说,好多年轻人想创业,有一个男孩在他这里学了一个月,就回家乡开自己的工作室了。赵凤林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锔瓷手艺,但更期望,当下的年轻人能慢下来,潜心揣摩瓷的质感和钉的美感,安安静静将手中的工作做好。
  赵凤林不打广告,不做宣传,连门牌都是古朴的木色。他坦言,目前营业接近两年基本持平,除去日常开支、器械损耗和师徒4人的花销,剩下的钱就用来买瓷器了。
  在这间名为“匠林”,意在“希望能将锔瓷手艺传播开来,在脚下这片土地上蔚然成林”的工作室外,大街上汽车呼啸而过,行人脚步匆匆。而室内,年轻的师徒伏在桌前,专注着手头的活计。只听得“铛——铛——”,金刚钻与锔钉碰撞发出的声响,在袅袅青烟中回荡。郭丰伟 高泽林 朱娟娟
 
关键词: 器物 瓷器 技艺 手艺 沉心静气 金刚钻 匠人 百艺坊
  • 下一篇:慈济斗六诊所升格医院 证严法师主持启业揭牌_医院-慈济-诊所-大林-医疗
  • 上一篇:权健被立案调查 还能获得菩萨的保佑吗?_清华大学-大丰-佛像-菩萨-国际会议中心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博物馆经营再多些创新_博物馆-文物-借助-互动- • 金台论道:让博物馆热走向深入_博物馆-参观-器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