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金台随感:古镇的文化张力_家风-家训-子孙-古镇-传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1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顾伯冲  浏览次数:159
核心提示:秉承家训去异地,传承家风创新业,子孙后辈的发展空间被拓宽,也成就了历史中家风传承家族延续的一段佳话。这些黄峭子孙们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后,第二代或第三代又分出
秉承家训去异地,传承家风创新业,子孙后辈的发展空间被拓宽,也成就了历史中家风传承家族延续的一段佳话。这些黄峭子孙们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后,第二代或第三代又分出

  秉承家训去异地,传承家风创新业,子孙后辈的发展空间被拓宽,也成就了历史中家风传承家族延续的一段佳话。这些黄峭子孙们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后,第二代或第三代又分出一支到外地打拼成家创业。他们秉承先人教诲,在异地发愤图强,卓有成就。

  优良家风传承,历史文脉延续,民族才更有生命力。

  

  寒意料峭时节,我再次踏上闽北和平古镇蜿蜒的青石板路,在大脑中不断搜索十年前古镇牌匾、书院的模样。

  和平古镇,是古代入闽三道之一愁思岭隘道所在地,也是中原文化入闽的重要通道。这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像一枚小小的邮票,贴在中国版图上福建邵武的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充满故事与文化张力的地方。

  走进黄氏峭公祠,看到砖雕精美的牌坊式八字门楼,看到墙上悬挂的一幅幅黄氏家训,听着学童们诵读着《遣子诗》和《黄峭家训》时,我条件反射般地兴奋起来,仿佛自己触摸到这座古镇的魂。是啊,古镇作为交通要隘的功能已成历史,但黄峭遣子孙秉承家训到各地创业传承家风的故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黄峭是唐昭宗时的工部侍郎,后回归故乡。八十高龄时,他作出一个常人想象不到的决定,让大多数子孙到外地去立业发展。临别之日,黄峭赋诗一首赠予子孙:“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诗句慷慨,激昂,奔腾着一股无所畏惧、永往直前的力量。

  秉承家训去异地,传承家风创新业,子孙后辈的发展空间被拓宽,也成就了历史中家风传承家族延续的一段佳话。这些黄峭子孙们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后,第二代或第三代又分出一支到外地打拼成家创业,周而复始,以下跳棋的方式向更遥远的地方探索。后人足迹遍及粤、赣、滇、黔诸省及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多国。他们秉承先人教诲,在异地发愤图强,卓有成就,成为一支旺族。

  家训文化家风传承为何能显示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第四十四代子孙黄子曦对祖先黄峭往事如数家珍。他娓娓道来,我知道了黄峭弃官归乡后创建和平书院,培养栋梁人才,还撰写《家训》十七款,提出孝双亲、笃爱悌、敬尊长、睦邻里、畏法律、戒非为、崇勤俭、慎交友等规训,还将其改编成朗朗上口的《训子诗》,蕴含着对子孙的训诫和启蒙。其后人也矢志求学,涌现状元两名、进士十九名。

  多年迁徙不仅是地理上的变动,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扬。在东南沿海的崇山峻岭之中,一批贤者传播文明火种,延续文化基因,在当代还孕育了广为传唱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体现当地人敢闯敢试、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现八闽文化的独特风格。这样一种悠久的文化渊源,这样一种独特的精神支撑,激励当地人始终保持着一种韧劲和冲劲,并不断加以延续和升华。

  对优秀家训家风连续性的认同,已然深深地贮存于人们的文化基因中。当代古镇人则承上启下,把古代家训家风沐浴于时代新风中,挖掘新内涵,赋予新内容,将“家训家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发展中,融入当地文化旅游精品品牌建设中。

  多年岁月风烟流过眼底,众多黄氏宗亲陆续寻访故乡,古镇红土地像张开双臂的母亲,紧紧拥抱这些来自海内外的子孙。他们现在常有人回乡讲学、捐资、投资,促进当地引资引智工作,许多人成为反“台独”促统一的坚定力量。岁岁花开,年年如此。

  站在古镇谯楼,放眼四望,青山依旧,绿水长流,古镇山水沐浴在夕阳余辉之中,落霞满天,意境横生。我不禁极目闽山鹭水,抚今追昔。中国自古就是重视家风传承的国度,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国家的根基。祖先创造的辉煌文明,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能源,会对子孙后代优良品格的形成和塑造起到关键作用。在眼花缭乱且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多想想先辈的谆谆教诲,回忆先辈筚路蓝缕的创业艰辛,定能从中获得强大免疫力,在前行的路上汲取不竭的精神动力,不断行稳致远。

  优良家风传承,历史文脉延续,民族才更有生命力。

 
关键词: 家风 家训 子孙 古镇 传承
  • 下一篇:“中华禅·海外行”文化交流活动圆满_中华-海外-禅师-日本-文化交流
  • 上一篇:杭州灵隐寺“戊戌腊八节讲经传供祝圣祈福法会”圆满_灵隐寺-杭州-经传-祈福-法会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墙内看花:一封战疫家书一盏千年心灯_家风-家书 • 墙内看花:“读书第一”_读书-家风-家庭-最好的
• 大家风范蔼然长者——我所感受到的李学勤先生_ • 光明论坛·温故: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_家
• 湖北大冶市目莲寺举办活动欢度重阳节_孝行-家风 • 圣辉大和尚出席“江夏文化论坛——家风传承与中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