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知味斋:今夕何夕,团圆事事同_圆子-汤圆-上元-团圆-上元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2-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卢恩俊  浏览次数:199
核心提示:正月十五吃汤圆,今人更多的是称作元宵。中国应节食品大都有说道,元宵节为什么吃汤圆呢?据史书记载,汤圆作为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代开始的。南宋周必大的《
正月十五吃汤圆,今人更多的是称作元宵。中国应节食品大都有说道,元宵节为什么吃汤圆呢?据史书记载,汤圆作为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代开始的。南宋周必大的《

  正月十五吃汤圆,今人更多的是称作元宵。中国应节食品大都有说道,元宵节为什么吃汤圆呢?

  据史书记载,汤圆作为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代开始的。南宋周必大的《元宵煮浮圆子诗》是我国最早描写吃汤圆的诗:“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今夕何夕?正月十五月圆之时,圆子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浮圆,抒发了月圆人圆事事团圆的期盼。诗中的浮圆子,也叫圆子,北宋《岁时杂记》记载:“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宋代《吴氏中馈录》中对圆子的制法也有记述:“煮沙团、砂糖入赤豆或绿豆煮成沙团,外以生糯米粉裹作大团、蒸或滚汤内煮亦可。”最早赞美此物的诗应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圆子》:“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诗中以“鸡头肉”喻“圆子”之“嫩”。以“蟹眼汤”喻其之滑腻美味。而最早出现“汤元”一词的诗是南宋文学家姜夔的《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说的是闹花灯的人流散去,已是夜深人静,又闹起了风雨天,依然有卖汤圆的吆喝声。可见,那时汤圆作为元夕食品已是时兴。

  古代闽南童谣里有“上元丸”之称:“上元丸,圆阁圆。上元丸,甜阁甜。囝仔头圆圆,囝仔嘴甜甜。囝仔头圆圆,囝仔嘴甜甜。囝仔膨膨大,大家真欢喜。……”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后演变为元宵节。上元节最早出自《旧唐书·中宗纪》:“﹝景龙四年﹞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唐朝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七绝,是最早以“上元”为题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夕赏灯的繁华景象的组诗,共六首,其一:“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成为流传至今的上元节名篇。至于唐代上元节的节俗食品是不是名叫上元丸,无考。

  从史料查证,汉唐之间,正月十五过上元节是不吃汤圆的。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根据南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十五这天喝豆粥,吃“白粥泛糕”,没有上元丸或类似汤圆的记载。唐代曾流行“吃面茧”,唐朝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有正月十五造面茧“卜官位高下”的记述:“都中每至正月十五日造面茧,以官位帖子,卜官位高下。或赌筵宴以为戏笑。”这种面茧内包写上官职的竹木签,看谁吃得以测官运。此俗一直延至宋代,南宋诗人杨万里有“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的“茧占”诗句。《太平广记·尚食令》(太平广记为宋代人合纂)记载了唐代吃的一种点心,民间叫“焦子”,以南枣面裹馅儿搓圆,用麻油炸食,大概是油炸后呈焦黄色而得名。这种“焦子”形像汤圆,也许和上元丸相像,不过它是用面粉做成而非米粉,油炸而非水煮。这焦子的滚圆做法,倒像是如今北方人的“滚”元宵,习俗里北方人的元宵,大都是将面料馅料调和成不黏手的面团,再在糯米面上滚成圆团。而南方人的汤圆,大都是“包”出来的,是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馅料,可荤可素,风味各异,这像是北方人包饺子的手法。

  自古就有南汤圆、北元宵的说法。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可算是把旧时哪种元宵好、怎样制作、如何卖元宵写的最精彩的一首佳作。

  古意里正月十五吃节庆食俗,称谓颇多:浮圆子、圆子、元子、团子、水圆、团圆、糖元、糯米圆、粘元宝、灯圆、上灯圆子等,都是指汤圆(或元宵),这些叫法都与“团圆”字音相近,皆取团圆之意。它的形状也是圆的,像天上的月亮,象征着团圆、美满,寄托着人们希望团圆幸福的情思。正如古时歌谣《元宵月正圆》所唱:“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吃汤圆传承至今,更成了一种广泛的节日文化符号。正如我国台湾民歌《卖豆圆》中所唱“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现在的市面上汤圆的品种繁多,甜、咸、酸、辣、苦五味俱全。馅料有肉馅的,瓜馅的,果仁馅的,豆沙馅的数不胜数,荤素兼顾。吃法有水煮的、油炸的,清蒸的,烤的,炒的,多种多样。但文化含义皆都象征合家团圆,寄托美好愿望。

 
关键词: 圆子 汤圆 上元 团圆 上元节
  • 下一篇:中意交流新篇章:意大利普华寺举行元宵传灯法会_法师-祈愿-法会-光明-意大利
  • 上一篇:江城“泥人胡”20余载潜心传承泥塑艺术_泥塑-泥人-塑像-肖像-雕像-技艺-武汉市-百艺坊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