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镇馆之宝·三星堆遗址博物馆·青铜神树:这棵神树催生了一本盗墓笔记_青铜-广汉-遗址-三星堆-太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芳滢  浏览次数:976
核心提示:姓名:青铜神树年龄:3000多岁籍贯:四川广汉民族:青铜身高:3.96米职业:祭祀职称:一级文物个性签名:想要长上天和太阳肩并
姓名:青铜神树年龄:3000多岁籍贯:四川广汉民族:青铜身高:3.96米职业:祭祀职称:一级文物个性签名:想要长上天和太阳肩并

  姓名:青铜神树

  年龄:3000多岁

  籍贯:四川广汉

  民族:青铜

  身高:3.96米

  职业:祭祀

  职称:一级文物

  个性签名:想要长上天 和太阳肩并肩~

  南派三叔的系列小说《盗墓笔记》中有一本《秦岭神树》,里面虚构出了一棵位于秦岭腹地深处的青铜神树:坑中间竖着的,是一根直径十米左右的大青铜柱子……青铜柱之上还有很多细小但是粗细不一的铜棍……密密麻麻不下千根,再往上不知道还有多少。整个青铜柱的形状,就犹如一棵从石头中长出的大树,枝丫繁盛,直插苍穹。

  秦岭的深处到底有没有这样一棵树,谁也不知道,估计是没有。但是在四川省广汉县的三星堆博物馆,却实实在在有一棵3000多年前的青铜神树。

十年还原的青铜树 

  1986年,三星堆遗址意外发掘了两座大型的商代祭祀坑,从中清理出大量的金、玉和青铜器,青铜神树就在其中。出土的青铜树一共有八棵,其中体量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一号青铜神树。这棵青铜树现残高359厘米,顶部有残缺,据推测,实际高度应为396厘米。全树采用分段铸造法制成,运用了套铸、铆铸、嵌铸、铸接等当时最为先进的手法,可谓青铜铸造工艺的集大成者。然而,人们挖开泥土的那一刻,看到的并不是一个高近4米的庞然大物,而是一堆破碎残缺的零部件。

  祭祀坑中的这些遗物在被掩埋之前就已经被人为敲碎砸扁,又在燎祭中经历了火焚,再投入坑内填土,层层夯实。等到重见天日的时候,它们已经变形、扭曲、破损得十分严重,散布于坑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修复工作从1986年持续到1996年,总共花了十年的时间,才让这棵神树重现人间。

  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底座呈穹窿形,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虚块面构成,构拟出三山相连的“神山”意象,座上铸饰象征太阳的“☉”纹和云气纹。青铜神树分为三层,每层有三根枝条,共九枝,上面有镂空花纹的小圆圈和花蕾,花蕾上各有一只昂首翘尾的神鸟,共有九只。树的顶部有残缺,专家推测,顶部也应该有一只鸟站立于其上,总共十只神鸟。在青铜树的枝干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些用以垂挂器物的穿孔,人们推测,器物坑中的一些小型青铜发声器也许原本是悬挂在铜树上的。

神话传说中的“通天神树”

  这些青铜树为什么被称为“神树”呢?在我国的古史神话中,树和日月运行、天地相通有着密切的联系,《山海经》等志怪书中就记载了很多种。

  其一曰扶桑,在东方,见于《山海经·海外东经》和《大荒东经》。说的是太阳由金乌鸟背负,十个太阳在扶桑树上轮流出现,就形成了日复一日的日出日落。这也是后羿射日的最早来源。这和青铜神树惊人地相似,树上的十只鸟,或许就是背负着太阳的金乌,树顶上残缺的那一只,就是当值的太阳。

  其二曰建木,在中央。《吕氏春秋·有始》中记载:“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淮南子·墬形训》中则说:“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天地的中心是一棵树,叫做建木,它在太阳下面没有影子,风吹过也不会有声音,神仙们通过这棵树往来于天地之间。高近4米的青铜树顶天立地,树间攀援的龙,或许就是巫师们驾乘着上天入地的坐骑。今天的许多文学作品也沿用了这个传说,电视剧《天外飞仙》《仙剑奇侠传》、动画《大鱼海棠》中,天地相连之处就是一棵树。

  其三曰若木,在西方,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后人引文又进一步解释若木为“日所入处”。东方的扶桑是日出之处,西方的若木则是日落之处,日出日落,都在树上完成。若木有花有叶,同样是太阳轮回之处,也与青铜树吻合。

  另外,《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还说:“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这里的“柜格之松”虽然名称不同于上面三者,但也是与日月运行相关的神树。

  正因如此,虽然关于这棵铜树的内涵目前还存在不同看法,但将它界定为“神树”,则是共识。它是古代传说中种种神树的化身,是古蜀人世界观的体现,反映了先民们对于日月运行的自然现象的认识与想象,也反映了他们对太阳与太阳神的崇拜。在遥远的上古蜀地,人们认为天地不绝,人神能够互通,于是就有了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神灵借此降世,巫师借此登天。因为这棵神树的存在,天与地、人与神被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迷雾中的古蜀文明

  青铜神树是古蜀文明的代表,其神秘的特点与古蜀文明一脉相承。

  三星堆遗址是古蜀国的一个都城,但是在最开始发现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独特性与重要性。1929年,四川省广汉村民在宅边发现一个放满精美玉石器的坑道。1934年,由广汉县县长罗雨仓主持,在这附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发掘,之后的发掘工作停滞了十多年,到20世纪50年代才重新恢复。

  1963年,由冯汉骥领队,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再次发掘了三星堆遗址的月亮湾等地点,展现了三星堆遗址和文化的基本面貌。当时,冯汉骥认识到,三星堆“一带遗址如此密集,很可能就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三星堆遗址迎来了大规模连续发掘时期,前后长达20年。1981年的发掘报告《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指出,三星堆是“一种在四川地区分布较广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有别于其他任何考古学文化的一种古文化”。1986年,两处祭祀坑意外发现,这才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对位于中国西南的古蜀文明的重视。

  根据古史传说的记载,蜀人的远祖出自黄帝,古蜀国有五代蜀王,分别是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和开明氏。蚕丛教人种桑养蚕,杜宇就是“杜鹃啼血”传说中的杜鹃鸟的化身。

  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确实,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蜀地与中原地区一直比较隔绝,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之前,历史学界也一向认为,与中原地区相比,古代巴蜀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与中原文明没有关联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遗址则证明,它应是中国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虽然有了这么多的考古发现,但古蜀文明仍然是一个谜。除了青铜神树之外,在这些古蜀秘宝中,还有最高达2.62米的青铜立人、有最宽1.38米的各式青铜面具、长1.42米的金杖、号称“边璋之王”的玉石边璋……这些都是中原文明所没有的。古蜀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古蜀文明究竟发源于何处,又是如何消亡?什么原因导致了祭祀坑中器物的掩埋?这些充满了宗教与祭祀的神异感的器物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仍然是等待着人们探索的未解之谜。

  走在三星堆博物馆中,看到青铜神树静静地伫立在展厅的中央,顶部的灯光恍若幽昧的群星,穿越了时空的限制。或许你不知道这些神树立人面具玉璋金杖都是用来做什么的,但是只要站在那里,灵魂深处的崇敬感和畏惧感就会被唤醒,刹那间贯穿身体的每一寸。或许,那是写在人们基因里的,对上古时代的记忆。

 
关键词: 青铜 广汉 遗址 三星堆 太阳
  • 下一篇:《延参有请》:带你玩嗨厦门佛展_有请-法师-厦门-佛教-佛事
  • 上一篇:音乐公益助力乡村振兴!2019惠明茶歌征集活动在沪举行_助力-振兴-乡村-公益-征集活动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众生相·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故事:在故宫见证 • 始皇陵铜车马仿制品匠人:盼揭秘千年前“黑科技
• 文明之声:“三星堆”在异国讲述瑰丽文明_青铜- • 人民时评:点亮“国宝”回家之路_文物-追索-流
• 四川白塔寺展出青铜器全形拓:多数作品首次与公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