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文化评析·贝聿铭印证:大师出自文化融通_建筑-设计-贝聿铭-文化-香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戴荣里  浏览次数:701
核心提示:5月16日,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贝聿铭生于1917年4月26日,作为苏州望门之后,他自幼就对上海高大的建筑产生好奇,贝聿铭先
5月16日,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贝聿铭生于1917年4月26日,作为苏州望门之后,他自幼就对上海高大的建筑产生好奇,贝聿铭先

  5月16日,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生于1917年4月26日,作为苏州望门之后,他自幼就对上海高大的建筑产生好奇,贝聿铭先生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并获得多项建筑奖项。

  他的设计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其作品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不仅体现在对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的广泛使用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中西建筑文明的广采博取上。

  他之所以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与其参透中西方文化血脉并寻找其中的平衡点关系很大。贝聿铭先生的设计风格为中西文化交流带来的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技术与文化的交融,功能与人性的密贴……他的设计既追求本土化途径,在继承上下功夫,又追求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奉行“以光线来做设计”的原则,给人以时尚、光鲜、新颖的感觉。

  阅读贝聿铭先生的建筑设计佳作,就像阅读一本经典著作,从外观到内容,都给人舒畅、优雅或者别具一格的感受。你能从他的作品里找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子,西方设计元素的叠加,现代建筑技术的组合,大胆挑战传统而又细心雕刻细节,每一处设计都是他学贯中西、参透中西文化而形成的佳作。例如,由贝聿铭及其儿子贝建中、贝礼中所设计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厅堂就是西式玻璃吊顶和中式园林的完美结合。

  贝聿铭先生遵循设计原则而不囿于传统理念之中,敢于跳出时空和文化束缚,走自我创新之路,在设计时广泛走访、深度调研,充分结合地域特色和当地文化特点,善于借势、借材、借时、借机而设计出别具特色的建筑精品。他的设计方案一般都是经过反复比对、认真打磨而做出的。有的设计历时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完成。

  有些方案面对公众的责疑和专家的追问多年,但他仍能力排众议,靠讲道理、做模型说服公众。如卢浮宫金字塔设计,开始受到公众反对,贝聿铭做成模拟金字塔将其呈现在卢浮宫广场,供全社会考察,赢得“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在设计香山饭店时,贝先生走访了众多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用现代设计语言设计出香山饭店,达到了建筑室内外空间与自然的交融,天人共生的中国建筑之美被贝先生诠释成最完美的香山饭店空间布局。

  贝聿铭先生不仅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用于中国建筑设计,而且善于将其移植到外国建筑的设计上。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多哈的标志性建筑,“博物馆宛如一个蒙面的少女,正面看端庄优雅,侧面看调皮伶俐”。建筑一部分在水中,一部分在陆地,动静的结合,成就了这座建筑的东方之美。像这种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移植和借鉴,让贝聿铭的建筑设计富有了独特的灵魂。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对楼梯设计和排水设施的技术应用,既借鉴了现代西方建筑技术之巧,又给博物馆提升了通透感。至于用大理石材料代替瓦片,提升的不仅是观感之美,也为维修提供了便利。贝聿铭先生的设计,讲究与自然的统一、满足人的使用功能、充分运用现代技术三原则,为西方带去中国建设文化升华的样板,也为外国建筑之美落户中国提供了现实基础。

  大师驾鹤西去,唯留艺术之美存世。中西文化的交流互洽,贝聿铭大师锲而不舍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参照。

  (作者:戴荣里,系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建筑大学校外导师)

 
关键词: 建筑 设计 贝聿铭 文化 香山
  • 下一篇:百年工匠精神 续写时尚传奇_裁缝-工匠-宁波-西服-奉化-皮尺-缝制-百艺坊
  • 上一篇:墙内看花:大运河文化保护“一盘棋”_大运河-保护-文化-莱茵河-河道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 • 你不知道的紫禁城:紫禁城里怎么避暑_紫禁城-冰
• 岁修机制为古建“延年”_岁修-构件-文物-都江堰 • 天津蓟县访渔阳古城_蓟县-渔阳-白塔-建筑-古城
• 文明之声:文物建筑维修中的保护和传承_木塔-文 • 新语:换种思路“点亮”古建_文物-夜间-建筑-灯
• 建筑应是人文载体_建筑-乡村-中国-成了-美学 • 守住老屋,留住乡愁_传统-乡愁-乡村-保护-建筑
• 北京中轴线北段的建筑节点与文化遗存_钟楼-鼓楼 • 艺坛走笔:追求建筑的自然之道_建筑-自然-追求-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