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弘源寺僧人的早课:看完只想体验一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08  来源:凤凰网佛教  浏览次数:372

编者按:2018年4月22日至25日,凤凰网佛教第六期通讯员培训营在深圳弘法寺、弘源寺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44家佛教机构的50名通讯员参加了集训。本期培训课程主攻短视频,两位导师分别做了《记录佛陀、记录世界记录你——短视频的传播魅力在哪里?》,《实战小视频》的专业授课,并为学员布置了作业。有些学员做过短视频,有些学员根本没接触过。作业一布置下去,大家立即找软件,找选题,拍摄制作,热情高涨,在提交完成的37条短视频作业中,不乏精品。这也说明佛教新闻人并非只会古卷青灯不食人间烟火,他们在信息化时代,也可以跟随技术迭代的步伐,不断前行。为此,我们精选了部分学员作业,虽然很多作业看起来比较幼稚,但我们毕竟已经起步,也请业界共同见证中国佛教第一线新闻人的成长。此段视频是凤凰网佛教通讯员大连观海禅寺妙空法师的作业《弘源寺早课》。

早课

早晚课诵是自古就传下来的传统。早课是全寺僧众于每日清晨(约在寅丑之间,凌晨3点到6点之间)齐集大殿,念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各一遍,在念诵的起止都配有梵呗赞偈。其中,《楞严咒》为一堂功课,《大悲咒》、“十小咒”等为一堂功课,有些寺院这两堂功课轮流念,只有在佛教节日才念两堂功课。如果在初一、十五,早课之前加唱“香赞”,即《宝鼎赞》;如果在佛菩萨圣诞或普佛时,则唱《戒定真香》。

早晚课诵虽然传了数千年,不过早晚课诵所代表的意思真正明了的人就不多了。

早课的用意是:一日之际在于晨,最清醒的时候也是早上,所以早上读诵经典,是告诫自己这一日要依照着经典中的教导去利益大众,为大众做好事,并且提醒自己今天不要犯错误。

晚课的用意是:一天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一天该做的事情也差不多做完了,该是反省的时候了,晚上读诵经典,并且用经典当中的教诫和自己今日的所作所为做对照,有哪些做到了,做好了,明天继续努力,做的更好;哪些违犯了,要反省,并且警告自己以后尽量不要违犯。

这就修行的意思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思想”。真正明了了早晚课诵的意义,并且依照着去做,的确会对自己的处世待人接物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早课 看完 僧人 只想 体验 弘源
  • 下一篇:酒泉:科学保护让石窟艺术“真颜”再现(图)
  • 上一篇:以爱为名!第二届慈悲科创新竞赛说明会在台北举行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山东博山正觉寺将举行浴佛节金刚智慧法会暨能行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