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美在生活:半耕半读的生活之美_耕读-之道-庙堂-知识分子-乡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3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韩书堂  浏览次数:487
核心提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半耕半读,既是生存之道,又是理想之途,是具体的生活情境,也是超越性的美学追求,浸润着中国古老而悠久的文化与人生智慧。半耕半读是生存与发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半耕半读,既是生存之道,又是理想之途,是具体的生活情境,也是超越性的美学追求,浸润着中国古老而悠久的文化与人生智慧。半耕半读是生存与发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半耕半读,既是生存之道,又是理想之途,是具体的生活情境,也是超越性的美学追求,浸润着中国古老而悠久的文化与人生智慧。

  半耕半读是生存与发展之道。耕读使生存所需之衣食得到保证,经济独立带来了人格独立,为外向发展奠定基础。所谓“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读可荣身,耕可致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清初理学家张履祥《训子语》有言:“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扬州文人石成金编撰《传家宝》说:“人生在世,惟读书、耕田二事是极要紧者。盖书能读得透彻,则理明于心,做事自不冒昧矣。用力田亩,则养赡有赖,俯仰无虑。若不读书,何以立身、行道、显亲、扬名?若不耕田,何以仰事父母?何以俯畜妻子?”曾国藩说:“古来世家久长者,男子需讲耕读二事,女子需讲求纺绩酒食二事。”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此生存之本。“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人耕读的理想追求。

  半耕半读是进退与隐仕之道。《论语》有云:“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知识分子总是面临进退的选择,或穷或达,或隐或仕。若有道而能施展抱负,则晋身庙堂以兼济天下。若无道而危及自身安全,则退隐乡村以求自保,忘情山水,醉意田园,虽时境局促,却能身心安泰。半耕半读,为文人官僚们提供了避世免祸的捷径,恬淡平静的乡村是最后也最理想的退身安心之地。

  半耕半读是内圣与外王之道。晋人郭象注解《庄子》时说:“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圣人日理万机,然内心清平静雅,任何外在事物都无法干扰其内心清静。半耕半读的知识分子,从外在行为来看,是积极入世的儒家人物,而从内心来看,又是永远保持清静的道家隐士。身在乡村,心在庙堂;或身在庙堂,心在乡村。半耕半读之时,庙堂与乡村合二为一。这种内圣外王、内道外儒的形象,正是知识分子着力构建的自我生态。

  半耕半读是自在与逍遥之道。劳动是清净、自立、逍遥境界的前提。徜徉于山水田园之间,与花草农物为伍,无政事之扰,无人事之烦,无得失之忧。吟读于方寸书房之地,含英咀华,修正身心,与圣人智慧周旋。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凡脱俗,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庄子·逍遥游》),最终达到“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达生》)的忘我境界。此情此境之中,无我而我,不在而在,我而无我,在而不在,真乃自在逍遥之境也。

  半耕半读是自然与人生之道。生活于自然之中,耕自然之地,读自然之理,体验自然之大道,并以此成就人生之理想、精神之高洁、人格之完善。人生由此艺术化、美学化,故山水诗画、田园诗画、隐逸诗、游仙诗、农禅诗,层出不穷,蔚为大观,凝而为神思高格,发而为具象美感。甚至草木虫鱼、举手动足、风雨行施、荷夫牧童,皆是我之外化、物之神化。心物不二,天人合一,此艺术人生之大自在也。

  安定而长久、诗意而实用、圆满而灵动,中国知识分子醉心于焉的半耕半读,是一种自觉的生态构建,一种智慧的生活美学。

 
关键词: 耕读 之道 庙堂 知识分子 乡村
  • 下一篇:伏兆娥:一把剪刀剪出传承 一种技艺走向未来_宁夏-剪纸-技艺-剪刀-传承-银川-献艺-百艺坊
  • 上一篇:更好传承弘扬古琴音乐遗产_古琴-音乐-阿炳-专辑-这是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