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大家手笔·袁世硕:以问题意识引领学术研究_文学-意识-聊斋志异-小说-理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袁世硕  浏览次数:1059
核心提示:开展学术研究,关键要有问题意识。可以说,学术研究靠问题意识引领。这里以文学研究为例,略作说明。文学是民族历史文化最鲜活的载体。我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文体
开展学术研究,关键要有问题意识。可以说,学术研究靠问题意识引领。这里以文学研究为例,略作说明。文学是民族历史文化最鲜活的载体。我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文体

  开展学术研究,关键要有问题意识。可以说,学术研究靠问题意识引领。这里以文学研究为例,略作说明。

  文学是民族历史文化最鲜活的载体。我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文体繁多,代有所胜,许多优秀作品有着长久的魅力,至今为人们所喜爱。如何做好文学研究?关键是将问题意识贯穿其中。即便一般性地评论一部作品、一个人物形象的文章也应有针对性,立论中应有回答问题的意义在。我写过《试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一文,其背景是当时有历史学家提出要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曹操,却将丑化曹操的罪责归之于《三国演义》,进而否定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其实,历史著作与小说的性质、功用是有区别的。历史著作要真实,写人重在写事功(行动作为的客观效果);小说是虚构叙事,写人重在表现其性情和行为的忠奸善恶等。所以,认为“《三国演义》写曹操只遵从旧的道德观念,把他一切行为都归于‘奸’”,这是不科学的。而且《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作为一个小说人物形象,还是反映了古代政治家的典型性格及其政治行为的机变智巧,十分生动鲜活,有其文学的价值功能,不应否定。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才撰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帮助人们对《三国演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轻信种种不经之说。

  问题意识可以使我们对一些理论有清晰的判断力。比如,西方的接受美学在我国曾颇为流行,文学专业的学生纷纷用其理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但细细斟酌其中的问题就会发觉: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是抬高读者在接受中的地位,放逐作品文本,不承认文本有既定的思想意义,而展开论述时其理论却又返回文本,几乎每一步都没有离开文本。尽管其中有些论述是不错的,但有的理论家为抬高读者的能力,把“读者”的概念缩小为“有知识的读者”,有语言知识、懂得文学,便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破解文本“未定”的意思。这就又回到了他们所反对的传统批评理论,反而可以作为批驳其接受理论的论据。正是在问题意识思维下,我们才能抓住接受美学的软肋。

  问题意识有助于学术研究的理论升华。有人做文学研究偏重于价值判断,对优秀的作家作品重在肯定、称扬,而不注意认知性的解析,没有将其放在历史发展中加以考察,缺乏历史的联系和比较。事实上,研究古典文学、文学史应该多想些问题、多学点理论,研究成果也不应仅仅是就事论事,而应提升到理论层面。比如,研读蒲松龄的诗文和小说,会发觉《聊斋志异》的许多篇章具有作者自况、自悲、自娱的性质,狐鬼故事成了作者抒情言志的文学表现方式,进而可以提出问题: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里对《聊斋志异》作的、屡屡为研究者所称引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八字论断,是不是不够确切?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神鬼怪异之事是作者记述的内容,以“明神道之不诬”;而蒲松龄收集撰写狐鬼花妖故事,作为抒情言志的方式,具有了形式、手法的性质,原有的神秘性也就被文学的审美性所取代。这就不仅揭示了《聊斋志异》与以前志怪小说的根本区别,也使人明白了,在文学发展中原本迷信观念中的事物,在人们摆脱迷信意识后依然不会完全消失的缘故。在古代文学研究中,诠释、评论作品自然是最基本的任务,但还应扩展到对文学的历史演变和规律的认识。

  再论《西游记》。这部小说历来众说纷纭,如果仅从时代不同、读者观点不同去解释,显然不能解决怎么看待这部神魔小说这一根本问题。但如果有问题意识,并用历史和文学的观点来对《西游记》故事演化进行研究,就会得出这样的认知:唐高僧玄奘取经的事迹,在通俗文艺中神魔故事化,原初的弘佛宗旨被神魔斗法的趣味性冲淡;道教神仙进入佛家故事,内容便复杂起来,连取经的主角都发生移位;到明中期受到崇尚人性的人文思潮浸洗,重新书写的取经故事发生了内在肌质的裂变,神佛有了世俗相,连同取经的神圣性都受到了揶揄、戏谑,呈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倾向。这就是《西游记》思想和艺术的历史特征。历来的批评家忽视了这一本质特征,用各自时代的流行观念总结小说的主题思想,自然不切实际,也难以自圆其说。

  (作者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

 
关键词: 文学 意识 聊斋志异 小说 理论
  • 下一篇:怎样学写古诗词:词的分句_对仗-句法-尖头-分句-同调
  • 上一篇:文化只眼:高校博物馆应特色突出_博物馆-高校-文物-教育部-展览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整治论文学术不端应加大公开惩罚力度_论文-学术 • 作家说老师_老师-学生-文学系-鲁迅-批语
• 文化评析:文学经典融入流行音乐是种可贵探索_ • 解码文学空间:喜坐书房做书痴_书房-书中-自有-
• 代表委员手记·迟子建:边地朗读者_朗读-漠河- • 代表委员手记·迟子建:边地朗读者_朗读-漠河-
• 文化评析:儿童阅读是全社会的事_儿童-阅读-孩 • 乡土文学:让民俗文化“活”起来_民俗-乡土-民
• 文学评论家说:真正的阅读就是给精神洗次澡_文 • 艺海观澜:以宽广视角讲好抗疫故事_文学-创作者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