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学术随笔:中国古代的“礼法之治”_礼法-律令-礼俗-习惯法-法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1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俞荣根  浏览次数:540
核心提示:中华文明绵延5000多年,积淀了丰富的法律思想,流传下浩如烟海的法律典籍,成为我们今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文化资源。汲取传统法律思想的智慧,一个前提
中华文明绵延5000多年,积淀了丰富的法律思想,流传下浩如烟海的法律典籍,成为我们今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文化资源。汲取传统法律思想的智慧,一个前提

  中华文明绵延5000多年,积淀了丰富的法律思想,流传下浩如烟海的法律典籍,成为我们今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文化资源。汲取传统法律思想的智慧,一个前提是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态、性质、内涵等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经过长期积累,我国学者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不过,在对我国古代法乃至中华法系的认识上仍然存在一些误读。比如,一些研究我国古代法律史的学者认为,我国古代法是一种“律令体制”,即把我国古代法归纳为“律”和“令”两种法典形式。“律”“令”都属于“公法”,“律”即刑律,“令”是对“律”的延伸、补充和细化。对“律令法”进行研究十分必要,但不能将我国古代法仅仅归纳为“律令体制”“律令法系”,“律令”并不能准确完整表达传统中华法系的丰富内涵和特质。我国古代法除形成“律令体制”外,还包括礼典、大量的礼俗习惯法等。这些规范习俗被不少学者称为“礼法”,并认为由此形成了“礼法之治”。

  礼典是指由朝廷编纂、颁布的礼仪大典。早期研究者中曾有人认为:“西人所谓法者,实兼中国之礼典。”意思是说中国古代的礼典,也要纳入法律的范畴内。汉代就有《傍章》作为礼典,唐代《大唐开元礼》集礼典之大成,是后世礼典之典范。作为典章制度,礼典也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并蕴含着一定道德规范。同时,几乎历朝历代都会修订法律。律典是由历代朝廷编纂、颁布的正式法典。律典以其刚性规则规范人们的行为,维系官僚系统运行,保障社会秩序。《唐律疏议》是传统律典的代表作。此外,还存在大量礼俗习惯法,主要是指以礼义为旨归、以礼俗为基础的乡规民约、家法族规、村规寨规、行规会规等,这些“礼法”规范着民间经济、社会活动和生活日用的方方面面。

  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偏重刑律,而民事法律不发达。实际上,只要存在民间活动,相应的规范就会存在,只是在不同法律文化中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我国古代存在大量礼俗习惯法,其特征是将礼义内容扎根社会土壤,深入百姓心田,成为一种生活的常理、常情、常识,并一代代口耳相传。我国古代的民事关系基本上依赖这样的礼法来加以规范和调整。尽管朝代不断更替,但民间物和债的关系、婚丧嫁娶和祖宗血脉、财产的承继关系都可以维系而不乱。

  我国古代“礼法之治”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夏商周三代之时,夏有“夏礼”“禹刑”,商有“殷礼”“汤刑”,周有“周礼”“九刑”。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礼法体系的初创阶段。春秋战国至秦代,礼刑分离,也是“律令”发轫时期。汉承秦制,又在法制领域向“礼”回归。同时,礼典和民间礼俗习惯法都有所发展。不同规范形式有其各自作用领域,并不是只有“律令”在起作用,仅靠“律令”也无法包容所有权利义务关系。我国古代法逐步形成礼典、律典、礼俗习惯法共同发挥作用的模式,其中的礼典、律典到唐代日益成熟。这样就形成以礼率律、律外有礼,礼典、律典、礼俗习惯法三者相辅相成的治理格局。

  我国古代“礼法”是一个内容复杂的综合体系。从法律形式上说,有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法典法和非法典法、中央法和地方法;从法的层级上说,有结构严密、条文繁复的礼典,有体例完整、疏而不漏的“正律”,有大量的以礼俗为中心的成文和不成文的家法族规、乡规民约等。对于“礼法”一词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有学者认为,“礼法”是一个法哲学范畴,也是一个治理概念。“礼法之治”这样一种治理模式,既发挥法律刚性规范功能,又发挥礼仪和道德的教化作用,同时尊重民间事务自理自治习惯,体现了中国法律文化的特色,也彰显出传统社会治理的特有智慧。

  我国古代政治法律思想和治国理论有自己的范畴、逻辑体系和发展规律。学者在研究中需要注意这些内容,避免简单以现代的概念和范畴来加以裁剪、比附,努力使研究更为全面准确。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继续在传统法律文化这个园地中辛勤耕耘,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关键词: 礼法 律令 礼俗 习惯法 法律
  • 下一篇:墙内看花:古风音乐——固根本浚泉源,迸发耀眼光芒_古风-音乐-敦煌-东京-传统文化
  • 上一篇:六尺巷记_桐城-礼让-六尺-张氏-雍正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江苏海安如来寺举行佛陀真身舍利祈福瞻礼法会_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