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历代令词请赏之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12  来源:国学网  作者:陈友冰  浏览次数:286

更漏子 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更漏子》的得名,来源于古代的计时办法。古人用铜壶滴漏来计时,把一夜分成五个刻度,称为“五更”。因此唐人称夜间为“更漏”。杜甫《江边新乐诗》:“余光隐更漏,况乃露华浓。”许浑《韶州驿楼》诗:“主人不醉下楼去,月在南轩更漏长。”“子”是“曲子”的简称。《更漏子》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无漏子》。此调创于晚唐,温飞卿最擅其词,见于《花间集》中温庭筠词。《尊前集》注为“大石调”。其词体主要有三种:一为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双调四十六字,前片六句两仄韵,两平韵;后片六句三仄韵,两平韵。仄韵平韵依次递转,不同部错韵:一为韦庄《更漏子·钟鼓寒》,字数、句度均与温词略同,唯换头句不用韵;第三为宋人杜安世《更漏子·遥远途程》。词体与46字体迥异。双调,104字,上、下片各十句,五平韵。

  温庭筠共写过六首内容相仿的《更漏子》,皆是借景抒情,抒发不同季节、不同时空下一位女子的相思之情。这首《更漏子》。这首《柳丝长,春雨细》是抒写这位女子在春夜细雨下的相思之苦。上片写女子春夜细雨中难眠的情状。作者由景写起,写人兼写境,以静寓动,以女子的心境来写女子的环境。暗中写出了“君”的无情和冷漠,由“君”的“不知”更写出了女子的“惆怅”和凄苦,是以情视景、以景见意的写法。风格上则是温词委婉含蓄的常态。下面略作分析:

  上片写室外之景。首三句“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描写春雨绵绵洒在柳丝上,洒在花木丛中的情形。三句之中“春雨细”是关键。不仅由于春雨的滋润,才会柳丝绵长,更主要的是细细的春雨从花瓣上、枝叶上滴落下来,就像是远远传来的更漏声。这位女性为何深夜未眠,又对漏声如此敏感呢?读者的疑问实际上是作者的刻意安排,温庭筠又在运用他最擅长的暗示和象征手法:这位女性是独处空闺,而独守空闺的女性是愁苦且敏感的,更何况这又是一个最容易逗惹起独处愁思、让人能以入睡的绵绵春雨之夜。李清照那首《添字采桑子》那首著名的思夫词下闕:“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其实这种春雨之夜思亲怀人之情,不只是闺中独守的思妇,男人也不例外。宋末不愿屈身仕元颇有气节的词人蒋捷,在逃亡路上,写了一首《虞美人·听雨》其中第三层就是他晚年在僧舍中听雨怀亲的感受:“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人人熟知的李商隐那首《夜雨寄北》,诗题就标明,他是在雨夜怀念妻子而写下的。尤其是闺中独守的思妇更是敏感。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触动其心绪,何况是在万籁俱寂的春夜。因此,当她听到从花木上掉下来的雨滴之声,犹误以为是远方传来的计时漏声。可以想象,思妇由于对远人的眷念时刻萦系在心,无法释然。故而心绪不宁,度日如年。那雨滴之声就像是放大了的漏声,对她来讲就格外惊心,更加难以入眠。从表达技巧上来看,这三句也充满含蓄和暗示。除上述之外,“柳”谐音“留”,自古以来就是赠别的信物;“柳丝长”更是长长的留别之意了。“春雨”在其中更是关键道具,除上述之外,它不也像这位思妇的情思一样绵绵不断吗。至于“花外漏声迢递”更是运用听觉上的错觉来抒写思念之情。另外柳丝、春雨等本是春日明丽之景,生命力蓬勃的象征,但在这里只是用来暗示思妇凄凉的心境,这种反衬,更增强对比的艺术效果。仅此开头三句,就引起后人包括一些名家的仿效。宋初被誉为“张三影”的张先,就用这三句的意境敷衍成一首名作《千秋岁·数声鶗鴂》:“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接下来的“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进一步渲染如漏声的春雨如何在“迢递”。左思的《魏都赋》夸张军鼓的响声是“神钲迢递於高峦,灵响时惊於四表”。温庭筠在此形容如漏声的春雨如何“迢递”,同样是用夸张:它不但使思妇闻此心惊,难以入眠,更加思念远在外乡的亲人,也使塞上栖息的大雁惊起,城墙上的乌鸦也被惊起,甚至连屏风上无生命的鹧鸪鸟也被这更漏声惊起。远在塞上的大雁被更漏声惊起,这只能是想象,再加上夸张;就是城墙上栖息的乌鸦被更漏声惊起,也无从看见,也只能是想象和夸张。至于画屏上的鹧鸪鸟也被惊起,这更是一种想象和夸张之词。如此想象和夸张,至少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以鸟衬人:连鸟儿都被如更漏声的淅淅沥沥春雨所惊起,人何以堪?况且是独居闺中日夜思念亲人的思妇,此时不是更加难以入眠,更加惦念和担忧在外的亲人吗?二是温词常用的象征和暗示手法:中国自古就有鸿雁传书的传说,词中说道塞雁是被似更漏声的雨声惊起的,暗示无书信可传,音信断绝自然会引起闺中思妇对不归的亲人更加担心和惦念。至于“画屏金鹧鸪”我们已从《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知道温词这种手法的内涵:一是形象上暗示,鹧鸪鸟是成双作对,而闺中人却是形只影单,形象上形成鲜明的反差;二是声音上暗示。鹧鸪鸟的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这也是闺中人的心声,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另外,这首诗中的“画屏金鹧鸪”在结构上还有两个作用:雁鸣、乌啼皆是想象中的耳闻,画屏金鹧鸪则是眼见,且是眼前之实景,这是其一;其二是上片景物皆在室外,这句则是室内之景。在而下片则是写室内之人,因此此句在结构上起到由室外转为室内的转折作用。

  下片由描景转为写人。手法也由描写转为抒情。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在兰室之内,炉香即将燃尽.香雾渐渐消散,但却依然能透过层层的帷帐。其中自然又充满暗示:香雾稀薄,说明夜已深。李清照的思夫词“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箫》),雕着兽头的香炉已没有的香味,那是早晨;这里是“香雾薄”,说明夜已深。既然夜已深,思妇依然未眠,肯定是心事重重,难以入眠。至于何种心思,根据前后词意,自然是思亲怀远,仍是在暗示主题。“香雾薄”,依然“透帘幕”,说明香料质量甚佳,这也是在暗示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那位思妇一样,也是富贵人家。就像李清照卧室的香料是“瑞脑香”——“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醉花阴》)李清照的父亲是吏部尚书,公公是宰相,丈夫是太守,自然是富贵人家无疑不过此词中的“香雾薄”还有一个作用,即以香的名贵来衬托人的娇贵。“惆怅谢家池阁”是词中人物正式出现。“谢家池阁”是居住地点。唐朝宰相李德裕有歌姬谢秋娘,很受宠爱,贮之华屋,仆役们遂称此地为“谢家池阁”。温庭筠这首词中的思妇是否也是歌姬,思念的是否是情人虽然难以指实,但有一点可供参考。就是温庭筠的为人,他喜欢跟歌伎、酒女来往,为歌伎、酒女填写了很多的歌词。《旧唐书》本传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管之音,为侧艳之词,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令狐缟之徒,相与饮,酣醉终日,由是累年不第”。但“国家不幸诗家幸”,正由于温庭筠“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致使“累年不第”,仕途上的失意,让他对功名、理想丢掉幻想,翻转身来在歌姬舞伎中寻求他对爱和美的追求还于是他常年流连沉溺在秦楼楚馆、烟花巷柳之地,长期与这里的贵族化的女子接触,深刻的观察她们的一举一动,与他们沟通,深刻的触摸到了她们内心的孤独寂寞,感受到了她们相思缠绕的苦楚和望穿秋水的无奈。这首词可能就是为这类女子所作,目的可能有二:可能是为他们在贵族宴饮中歌舞表演所用;也可能是《望江南·梳洗罢》中那种代拟,借以抒发自己对某位歌姬舞伎的思念。不管是那种可能,这位女性的身份都是思妇或模拟思妇,情感基调都是郁郁寡欢,即词中所说的“惆怅谢家池阁”。但日子总要过下去:无法销愁也要尽量销愁,无法派遣也要极力派遣,于是就有了下面动作:“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任红烛燃尽,把帐帷落下,指望做个长长的梦,梦中与情人相会,了却相思。这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反映的正是这位思妇的“此情无计可消除”的情急无奈。就像宋代范仲淹的那首思乡词《苏幕遮》一样:“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但也正如前人所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祈求通过美梦来纾解愁思,至少有两点无法做到:一是“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再欢乐也是在梦中,梦境虚幻而缥缈,仍无法排解相思愁苦;另一是“梦长君不知”。不仅自己相思愁苦无法排解,也无法让对方知晓。前一句见于它的姐妹篇《更漏子·星斗稀》的结尾;后一句正是这首词的结句。温词含蓄蕴藉、曲致动人、余韵悠长,于此可见一斑。

20180609_001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关键词: 历代 令词请赏
  • 下一篇:荣昌陶梁先才:我不会让这门技艺在我手上失传
  • 上一篇:青海轮椅上的美术师:一块烙铁迸发的生命光彩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历代名臣对立奏议选评(十二)_屯田-将军-这是- • 历代名臣对立论辩(二十一)_陛下-贞观-辽东-太
• 历代名臣对立论辩(二十六)_海防-乌鲁木齐-伊 • 历代名臣对立论辩(二十五)_台湾-澎湖-康熙-施
• 历代名臣对立论辩(二十四)_孔子-的人-您的-青 • 龚延明:《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怎么来的_进士-
• 历代名臣对立论辩(二十三)_突厥-贞观-太宗-可 • 历代名臣对立论辩(二十二)_建安-孙权-将军-精
• 山西齐城秋月寺倡议植树造林_植树造林-山西省- • 山西齐城秋月寺倡议植树造林_植树造林-山西省-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