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日本的初中历史课本有多种版本,出版社也不同。其中,清水书院出版的教材中有一节的标题是“日本与中国”,此外还有“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和“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东京书籍是使用得比较广泛的版本,它的教材中也提到了甲午战争及抗日战争。不同的是,东京书籍出版的教材中明确使用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标题。此外,文教出版、日本书籍新社等也都使用了“日本侵略中国”作为一节的标题。在日本的教科书中,对于韩国与日本的历史也有所提及,但是内容和篇幅远远不及中国的。日本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中国是在初中教材的基础上,更加详细叙述了日中两国的渊源。
一位26岁的日本女性告诉记者,她在中学的时候,就学习了中国从黄河文明到殷、周、秦、汉,最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在世界史教材中,她还大致学习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事实上,日本人确实对中国的历史情有独钟,不仅课本中的中国历史内容较多,书店中也常常摆着大量的中国历史书籍,常年销售势头良好。
在韩国的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中国的介绍比重相对较高。已经工作多年的朴德顺说:“我在高中时学习了很多中国的历史知识,当时虽然两国还没有建交,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也是学习内容。”高中刚刚毕业的李周炯也表示,中国史是亚洲史的重要部分,初中时简略地学习了中国史,高中时学习的内容更为详细,从黄河文明开始按照朝代,一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
中国古诗、成语等进入韩日课本
在日本高中的古典文学课本中还涉及了中国的很多古代典籍。如大修馆出版社的古典教材中有中国的《史记》,右文书院出版社的古典教材中收入了汉诗《春晓》、《黄鹤楼》、《春望》等11首。此外,还有21个成语故事和民间传说,像守株待兔、画龙点睛、狐假虎威,韩非子的“矛盾”、孟子的“五十步笑百步”等。《刻舟求剑》、《桃花源记》等也都被写入了日本的高中教材。
目前,正值日本私立高中的期末考试时期。庆应附属高中的一名男生正在拼命复习。他感到最难的就是“汉文”了,为了取得好成绩,他必须反复抄写、背诵《古文观止》。可以说,日本人进入高中后就能接触到非常纯正而系统的中国文化。
韩国的情况也跟日本基本类似。李周炯告诉记者:“李白、杜甫的古诗和老子、孔子、朱子的名言名句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内容。高二时,我还学习了鲁迅的《阿Q正传》,其中还有对鲁迅的详细介绍。”
汉字在韩日越来越普遍
有日本专家认为,“汉文既是古代中国语也是日语”。所以,自小学开始,日本人首先要学习和书写汉字。日本人把在元旦这一天书写汉字条幅的习惯称为“初书”。年轻人最常写的“初书”是“独立自尊”,老年人喜欢写“招德以福”等。汉字“初书”也是日本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学校的小学生从入学起,几乎每到新年都要写一副“初书”,以表达对新一年的希望。小学生们一般都写下“元旦日出”或“汉字检定合格”等比较实际的目标。写完之后,学校还要对学生们的“初书”进行评比,并在校内展出。
日本文部省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日本初高中学生的中文热有增无减。统计表明,开设汉语的初高中学校正在急剧增加,截至今年5月1日,日本全国共有553所高中、14所初中开设了中文课程,这个数字是10年前的2.9倍。以前,学习中文的日本人多为社会人,其次是大学生,而现在中文已经作为一个学科,走进了初高中生的课堂。这表明日本的学校教学中,中国的比重越来越大。
汉字为韩国长期借用,韩国文物古迹中必有汉字的影子,现代韩国语中也留下了大量的“汉字词”,在语言上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但1948年大韩民国建国之后,汉字渐受排斥,从大量使用到混用、兼用,最终从1970年起韩国小学、中学教科书中的汉字被全部取消。其后果是没有接受汉字教育的人,常常受到语言歧义的影响,有些人甚至连自己的汉字姓名都写不出来。因此,金大中政府时期,韩国官方又恢复了已消失多年的汉字教育和汉字标志。
目前,韩国高中生需选修第二外语,越来越多的人选修汉语,人数已经超过了学日语的。为了使学生掌握1800个常用汉字,韩国的初高中共开设两学年的汉字课。在教科书中,也开始混用汉字。有一本韩汉文双语混用教科书,因为将汉字教育融入课本学习而大受欢迎,该教科书中的中国印迹随处可见。如小学一年级第20课《东南西北》中,“东南西北”和“四方”均以繁体汉字出现。很多课文题目也都是汉字,如《安重根义士》、《外家宅》(外婆家)等,《乌龟和兔子》与中国的《龟兔赛跑》别无两样。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牛郎和织女》,虽然故事情节上与中国的有些差别,但其中也有“银河阻隔、鹊桥相会”等内容。三年级下学期第2课是《汉字的音与训》,其中写道:“很久以前,我们祖先就开始学习千字文和汉字了———学习了汉字对理解汉字词的意义有很大帮助。”到了小学六年级,有一篇题为《孔子》的课文,以“苛政猛于虎也”开篇,之后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和学说主张。
可以看出,尽管目前日中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日本右翼势力还极力推广美化侵略的教科书,但是日本教学中的中国热并没有减退。而韩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印迹虽然较多,但大多停留在汉字和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的比重极小。希望韩中两国交流的增多能弥补这一不足。
来源: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