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对当下文学出版业受资本和网络世界主导的看法时,著名作家王安忆曾发出感慨,“现在书变成了‘卖比写还重要’。”
不过,卖书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现在凡事讲究经营,要讲模式,讲方法,讲规律。更何况,网络时代,静态服务已经不能满足阅读者的需求,实体书店、网络电商甚至是刚刚兴起的微店,都来抢夺资源——卖书市场,硝烟弥漫。
1 方便、快捷、海量展示,电商的优势太多了
80岁的老裴卖书20多年了。
55岁那年,老裴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在太原市开了一家书店,“一辈子离不了书本,退了休还想跟书打交道。”
书店小老板的日子过了没几年,老裴决定转型。
确实,以往遍地开花的实体书店,老板购书的原始需求大概是自己喜欢,但他们渐渐发现读者口味与消费倾向多元化,各项运营成本如租金、人工、水电费等居高不下,转型或停业的人就多起来了。
十几年前,书店的生意还是不错的,但是老裴觉得,每天守在店里等着顾客上门,要是有生意还好,如果没有,那么这一天的房租不是白交了吗?再加上孩子们心疼,觉得老爸辛苦了一辈子,老了还得天天起早贪黑地守着书摊摊,一坐就是一天,看着实在是不落忍。就这么着,老裴的书店关了门。但是回归家庭之后的老裴,并没有就此中断和书之间的联系。他的书店门面虽然关了,但他还在经营图书生意。“我利用自己一辈子的人脉关系,联系了一些单位,谁要书,要什么书,打个电话说一声,我给送书上门。”老裴说,这样既没有门面房租的压力,还能兼顾到家里,有生意就出去跑一趟,没生意就忙自己的事,“每礼拜送三四次书,有时三五本,有时几百本,书少就坐个公交车拎过去,多的话就雇个车。生意做起来很轻松。”但老裴自己也承认,这个事儿不怎么赚钱,“图的是有个事做。”
老裴对赚钱不在乎,可卖书的商家却无法苟同——没有很好的盈利,谁还开书店?
现如今,卖书不能叫卖,叫经营。经营图书可是一门学问,经营得好,就如港台的一些实体书店,满园春色、活力四射,又如上海松江区一家名为“钟书阁”的民营书店,开得风生水起,在市区接连开了六七家连锁店,如果经营得不好,可能就像太原人都熟悉的尔雅书店、万象书城,店面越来越小,图书越来越少。
老裴认为,书店关门不在书店,现在的网络卖书价格太低,把实体书店冲击得厉害,书店能维持现状,赚够成本就不错了。
“这确实是我们现在正面临的残酷现状。”太原市外文书店营销部主任杨爱红肯定了老裴的说法,“网络书店折扣低、送货上门,快速、便捷,深受年轻人的喜欢。这个我们实体书店确实没法比。”
确实,网络书店购物方便快捷,货到付款,可配送可自提,不拘为一个市、一个省的顾客提供服务,这确实是实体书店无法企及的。比如京东,在全国34座城市建立了82个仓库,总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同时,还在全国476座城市拥有1485个配送站和212个自提点,在40个城市为消费者提供“211限时达”服务,同时还为全国248个城市的消费者提供次日达服务。另外,如果你收到书后不喜欢,他们还提供售后上门服务,即使你远在拉萨,也可以享受到这一便捷。
不过,电商认为自己并不只是拥有这么“一丁点儿”优势。
京东图书事业部总监杨海峰说,网店可以进行图书的海量展示,完全不受店面的限制,这都是实体店无法做到的。
据了解,京东目前在全国有七大图书大货仓,现货率为行业第一,图书品类有200万种,2013年全年图书总购买用户1200万人,图书总销售册数为1.2亿册左右,而据外文书店文化广场经理褚尔帆透露,他们有6万多种图书,库存1189万册图书,但去年全年图书销量册数仅为36万册。
这么一比,实体书店好像都没有活路了。其实不然。
2 卖书,卖的更是衍生产品
相对来说,山西新华书店集团旗下的外文书店,算是太原市做得不错的书店。面对进入网络时代之后,竞争已趋白热化的图书市场,面对网络书店越做越大,“圈地运动”日益激烈,而实体兄弟书店一家接一家地萎缩、消亡,外文书店还能屹立不倒,慢慢成为太原人优先选择的实体书店,其经营方面,一定有某些过人之处。
“我们总经理李玉兰常常说,‘书店不仅仅是卖书,而且要崇尚和引领一种生活方式,为懂得文化和创造生活的人打造一个内心渴望归属的地方,让心回家。’”杨爱红说,为了与网络书店相抗衡,应对电商的冲击,外文书店正在转型。“以后我们要打造‘家庭书房’的模式,强调体验式阅读。”
以前顾客来到书店,是看看书、买买书,以后这种模式就要改变了。外文书店想要打造一个可以安静阅读的环境,现在书店的一楼就是按这种想法改造的,环境舒服、舒适,可以休闲、静心。“以后,二楼、三楼也会陆续进行这种改造。”
除了书店环境的改变,书店的经营内容也会相应发生改变。杨爱红说,“我们售卖的不仅是书,还有一些与文化、与书相关的产品。比如说文化用品方面,有笔墨纸砚、书包等,比如说生活美学方面,最近多肉植物比较热门,那么顾客来到书店,除了能看到多肉植物方面的书籍,还能买到这种植物。”
同时,书店也对架上书籍进行了精选。杨爱红说,“在相关品类中优选出版社、作者、图书品种。”比如,文学方面,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比较优质,那么下一步书店就将优先选择这些出版社的书。再比如,同样一本《红楼梦》,这家出版社也有,那家出版社也出,书店就将从中选择口碑好、反响好的那个版本,摒弃掉其他版本,将同质图书清退出图书卖场。
而且,为了吸引顾客走进书店,外文书店还结合图书,陆续做了一些画展、工艺品展,都是免费观看的。“下一步,我们还要打造一个咖啡厅,做一些文化沙龙、文化讲堂等活动,请一些名人名家来做客,给广大的太原市民提供免费的文化大餐。”
图书经营单纯售书已经落伍,这是业内的一个普遍认知。诚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施宏俊在微博上讲的:“图书销售的‘书城模式’已走到尽头了,为卖书而卖书的实体店将成为化石。将图书产品扩展为阅读服务,将图书销售升级为‘阅读推广’,是出版业接下来的功课”。
有趣的是,在这一点上,电商和实体书店的思路是一致的。杨海峰说,京东除了推出很多优惠活动外,也会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推出专题,“比如4·23我们与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共同发起‘全民读书周’,对读者阅读进行另一种倡导,希望大家在平台看到的不仅仅是销售图书,也可以看到更多的新鲜资讯,了解更多的与书相关的信息。同时,我们还为读者推出在线读书服务、京东会客厅(针对名人的视频访谈节目,读者可以通过视频了解名人的信息以及图书资讯等)、图书的评论留言交流活动等。”
为了将网络客户“一网打尽”,两年前京东上线电子书,用户1200万。不过,杨海峰说,前期投入比较多,研发成本、版权成本、人力成本等等,目前暂时还没有盈利。
3 卖书,卖的是“私人定制”
前不久,北京时代华语公司副总编辑郎世溟在微信上公布:腾讯微信首度卖书。作家余秋雨新版《文化苦旅》几天内卖出4000册。一时间,各大出版社纷纷开启微店卖书模式。
华文天下、读库等在内的几家出版社开设微店。读库在微信公众号中设立微店专区,将图书板块进行细分,精选商品、私人定制,精准地命中目标受众,让受众在不同分类中迅速锁定产品,同时线上销售其品牌的图书及衍生品。
微店袭来,承受这第一波冲击的自然是同为网络销售平台的图书电商们。
对此,杨海峰承认,这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模式,但目前京东还没有做微店的打算,因为“从数量上来讲,微店还无法和电商的海量品种、全品类做比较。”
与电商的自信相比,处于弱势的实体书店虽然略有落后,但也敢于迈开步子。杨爱红说,现在外文书店不仅打算做网店,开展送书上门活动,而且陆续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书店周末一天的客流量为1900多人,平时是七八百人,微博经营两年多,有800多人加入,去年年底刚做起来的微信,目前也积累了200多名会员。这能让读者更多地了解书店的活动、新书发布等内容,等到微信微博会员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可能会做微店,线上线下结合起来。“微店进行点对点的传播,这种革命是颠覆性的。”
网络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各种经营模式也层出不穷。仅就图书销售这个层面,各路商家也是动足了脑筋。微信开店卖书算是一个大举措,可谁能想到,实体书店也铆足了劲儿,不惜以“白加黑”的模式吸引顾客,增加盈利点。4月8日,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开始试行24小时营业制度,据说,第一夜的销售额达1.4万元。
这个数额大还是小呢?褚尔帆说,以自家书店为例,2013年书店卖场的单日最高销售额是17万元,但是若单说晚上6点以后的销售额的话,1.4万算是一个比较可观的数字了。
有人说,中国人阅读率已低于45%。但业内人士不这么认为。杨海峰说,“图书购买人群还是在上升的,只是越来越慢。所以图书经营者要多考虑如何留住用户,以及如何发展新用户,这是全行业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是啊,就像太原市好多人都知道老裴卖书,但不清楚他的店在哪儿。其实这也无所谓,只要需要书的时候,他能送来,何必去管什么店不店的?本报记者 王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