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文史参考》9月上 原文标题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系列14袁世凯集团的崛起”)
在清廷推行新政的过程中,袁世凯出力最大,成绩突出,也得益最多,逐渐形成以之为核心的北洋集团。
袁世凯以小站练兵起家,因戊戌告密和镇压山东义和团有功,得到慈禧太后信任。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去世,遗折向清廷保奏:“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同日,袁世凯被命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次年6月9日实授。此后,他先后兼任督办政务处大臣、督办关内外铁路大臣、会议修订商约大臣、练兵处会办大臣、办理京旗练兵事务大臣、督办电报事务大臣等职,权力几乎伸展到了新政的各个方面。
袁世凯最高军事权威的确立
清廷在天津小站练兵,始于1894年,名定武军,有士兵4750人。袁世凯到任后,增至7300人,改称新建陆军。1901年,清廷将张之洞、刘坤一陆续训练的自强军约3000人从江南调到山东,交袁世凯训练、指挥,袁所掌握的兵力进一步扩展。
1903年,袁世凯出任练兵处会办。这一职务虽上有总理大臣奕劻、下有铁良,但奕劻位尊事冗,铁良人微言轻,才具平平,实权完全掌握在袁世凯手中。练兵处提调徐世昌是袁的密友,小站时期的参谋营务处总办、军政司正使刘永庆是袁的姻亲,军令司正使段祺瑞、军学司正使王士珍都是袁的部将。这样,练兵处虽是清廷的中枢军事机构,实际上成了袁世凯的私人衙门。
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后,迅速派人赴各地招募,练成北洋常备军左镇。又与铁良合作,挑选旗兵,练成京旗常备军一镇。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袁世凯奏请扩军,成立北洋常备军右镇及北洋第三镇。次年,又以武卫右军及江南自强军等为基础,成立第五、六镇。至此,袁世凯超额完成了原来编练四镇的任务,其成绩为各省之冠。
袁世凯练兵,编制、操法、武器,均采西法,但沿袭湘军、淮军“兵为将有”的传统,形成封建性很强的军事派系。袁世凯认为:“治军之道,首在训兵。”凡兵丁入伍之初,必为之讲解“忠义”要旨,编为歌诀,经常考问。同时还制订了一系列森严的军法,用以控制士兵。其《简明军律》规定的“斩”罪多至18条,如:临阵回顾退缩及交头接耳者斩;结盟立会,造谣惑众者斩;黑夜惊呼,疾走乱伍者斩;如头目战死,本棚兵丁无一伤亡,则全棚均斩。经过袁世凯的训练,
北洋六镇成为当时中国最为精锐、作战能力最强的现代化部队。
袁世凯不仅注意掌握士兵,而且重视控制军官。在长期练兵过程中,袁利用结拜、亲朋、同乡、同僚、同学、门人、故旧等种种关系,拉帮结派。北洋六镇所用将领,大都是袁世凯小站练兵时的亲信,如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张淮芝、段芝贵、陆建章、姜桂题等。他们视袁为“衣食父母”,只知忠于袁世凯,惟袁之马首是瞻。1906年11月,清廷设立陆军部,以铁良为尚书,规定“所有各省军队,均归该部统辖”,但是,清廷并不能改变北洋军忠于袁世凯私人的状况,袁世凯事实上成为当时中国的最高军事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