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农民丰收节:不仅是节庆更是文化提醒_丰收-秋分-设立-农民-节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张凡  浏览次数:120
核心提示:水稻收割周海军摄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自此,我国又多了个节
水稻收割周海军摄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自此,我国又多了个节

20180702_006

水稻收割  周海军摄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自此,我国又多了个节日。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社会广泛热议。有人为此叫好,认为中国首次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节日,具有重要意义;也有人提出疑议,认为农民丰不丰收与节日无关,这个节日对农民意义不大。而在我看来,这个节日的设立,不仅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趋势:对人的生存选择、生活方式的一种尊重和价值肯定,更是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映与表达。

  众所周知,秋分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恰好是从“立秋”到“霜降”这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传统意义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正如我国华北地区的一句农谚所言及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因而,国家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同时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

  “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具有当代意义,其文化传承意味更加浓厚。一方面,对于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古老中国而言,这个节日的设立极具一种仪式感: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出丰收的喜悦。同时更是当代人准确把握住时节规律,用现代思维点缀传统文明的一种上佳表现,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气时令“摇身一变”,成了具有鲜活现代感的重要节日,这从某种程度上,恰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契机与自然而然。

  学者刘梦溪在《传统的误读》中曾指出,“文化秩序中既有累积的旧传统,又有正在衍生的新传统,这两部分也是一种互相制衡的关系,通过互相制衡以保持文化发展的渐进性。”不可否认,乡土中国仍有太多亲切、太多值得回忆的乡俗民情。正是这些“乡俗民情”,其间透出了中国人世代相传的经世致用、为人处世的智慧、圆润和温情。乡俗与传统并非铁疙瘩一块,它们同样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拓宽自身内蕴而积极吸纳现代内容,“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恰到好处地验证了这一点。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习俗,每个地方也有自己的习俗,其固然有多种形式,但它们与过去都有着血肉联系。“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是一次节庆,更是一种提醒。是对传统文化的提醒、是对过往民俗的提醒,同时也是对当代农业、农村、农民关注的提醒。做出这样的提醒,不是为了回顾、缅怀与热闹,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走向未来。

  (作者为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 丰收 秋分 设立 农民 节气
  • 下一篇:贵州都匀制茶大师“金手指”传承技艺
  • 上一篇:斫琴师:斫琴大繁至简 学琴永无止境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在丰收节里咂摸农耕文化的香醇_丰收-农耕-文化- • 画中话节气:画说秋分时,喜迎丰收节_丰收-画面
• 农业文化遗产:丰收培育出的果实和种子_丰收-文 • 金台论道:丰收的节日红红火火_丰收-文化-节日-
• 半日闲谭:露从今夜白_节气-丰收-诗意-是一个- • 少林洋弟子割麦子唱洋歌 禅耕农场上演丰收"交响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