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热点观察:“打卡”博物馆成为年轻人新时尚_博物馆-年轻人-故宫-传统文化-打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蒋肖斌  浏览次数:384
核心提示:1月7日,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动用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正式跟观众见面。徜徉在展馆里,你会发现观众中有大量年轻面孔。其
1月7日,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动用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正式跟观众见面。徜徉在展馆里,你会发现观众中有大量年轻面孔。其

  1月7日,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动用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正式跟观众见面。徜徉在展馆里,你会发现观众中有大量年轻面孔。其实,这场遍及故宫整个开放区的大展,在开始前,就已经被年轻人“盯上了”,仅“普通人能在宫里过年”这一微博话题的阅读量就达1.6亿,讨论数达1.7万。

  上述展览只是博物馆圈粉年轻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逛博物馆在年轻人中日渐流行,成为年轻人竞相追逐的新时尚。此前登上《国家宝藏》节目的多个博物馆馆长曾表示,博物馆的参观人群,30岁以下的比例已达七成左右。

  “借我一眼,还你万年”是陕西省博物馆的标语,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那天,据说陕博院长早上6点到馆时,等待入馆的年轻观众已经排成了长龙;故宫博物院展出《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也引发了“故宫跑”——跑慢了就得排几个小时队。很多博物馆表示,当务之急已经不是如何吸引观众,而是如何科学地疏导分流观众。这一届年轻人太热情!

  在年轻人的不断“打卡”中,以往“高冷”的博物馆,不仅成为人气旺盛之所甚至成了“网红”。这种变化耐人寻味。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以往说到春节,看春晚、逛庙会大概是最常见的过年方式,而近年来,‘博物馆里过大年’已从口号变为现实,越来越多的人会在春节假期中给博物馆留有一席之地,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别样年味。而博物馆也精心‘备货’,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化活动,吸引观众尤其年轻观众走进博物馆大门。”从单霁翔的话中,我们大概可以分析出博物馆能“红”的两个原因:一是年轻人有需求,二是博物馆准备好了。

  年轻人的需求,来自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很显然,近年来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环境,已经影响到年轻人。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201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2.1%的受访者近些年对参加春节传统文化活动更有兴趣,而青年群体的兴趣度(66.8%)明显高于36周岁及以上的中老年群体(47.8%)。

  而此时,博物馆为年轻人打开了一扇走进传统文化的门。何其幸运,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浩繁而精美的文物,而历史类博物馆作为传统文化物质载体的汇集地,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既有优势也有责任。为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些年,博物馆逐渐改变以往的“端着”的古板形象,开始以更活泼更开放的姿态示人。

  比如,引入现代传播形式就是博物馆走近年轻人的新尝试。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热播,就让博物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和客流。节目中,“001号讲解员”张国立说:“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我们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这既是博物馆的戏谑之语,也明示了年轻的站位。现在,《国家宝藏》播到了第二季,《上新了·故宫》首次在故宫实地拍综艺,这些节目的粉丝大部分也活跃于豆瓣、抖音、B站等社交网站,这进一步吸引更多人想到实地看看——屏幕上的文物到底长啥样,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博物馆收藏的是有关中国的泱泱历史:商周青铜器,秦汉陶俑,宋代官窑,明清金银器……每个时代都留下了登峰造极的艺术;皿方罍器身器盖离散近90年,它的颠沛流离是一部中国近代史;故宫文物南迁,一箱未失,那是一个民族危难之时的坚守。这些描述,写在这里,只是干巴巴的文字,但如果真实的东西摆在你面前,则完全是不同的感受。现在的90后、00后,一大特点就是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当他们从书中、从影视作品中知道了某个文物、某段历史,他们总要想尽办法一探究竟,所以博物馆自然也就成了他们解开心中“十万个为什么”的必然去处。

  除了观赏需求,年轻人还有消费需求。从小衣食无忧的这一届年轻人,对精神消费的渴望远甚于对物质消费的追求。近年来兴起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恰恰满足了年轻人的这种需求,成为博物馆吸引年轻人“打卡”的“大杀器”。

  博物馆文创的概念可追溯到2013年,台北故宫一个小小的“朕知道了”纸胶带,曾成为现象级事件广为人知。故宫博物院是后来者,但绝不只是模仿者。单霁翔曾说,“博物馆要学会运用多种方式来传播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要把你的文化资源,真正融入年轻人的生活”。

  文创是博物馆文化资源融入年轻人生活的有效方式。毕竟,打卡一次博物馆就是一次,而文创买回家天天见,况且,还能网购。于是,从基础的文具、日用品,到后来的食物、化妆品,以故宫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创不断进化,每次出新品的热度都超过手机出新款。不久前,故宫口红秒杀一切大牌,还没上市先上热搜。年轻人不跟风,他们创造风。

  不仅是文物,古籍也有了文创产品。“旷世宏编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开幕后,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特别设计开发了《永乐大典》系列雨伞、充电宝、手机主题、文房套装、丝巾、领带等近30种文创产品。你看,只要想,没什么不能做成文创的。

  而最新消息是,一贯引领风潮的故宫博物院已经在神武门外开起了咖啡馆,卖起了“网红”蛋糕——千里江山卷。顾客盈门,标准姿势是,先排队购物,吃前拍照发朋友圈,于是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前来“打卡”。

  从表面看,博物馆与综艺、文创甚至美食结盟,用年轻化的形式吸引了年轻人,但打动年轻人的核心依然是其承载的深厚文化。以前,传统文化养在深闺人未识,而现在,传统文化想和年轻人交个朋友,而年轻人恰好也愿意了解自己的过去,更愿意一同创造未来。

  事实上,不只博物馆,经典诵读、传统服饰、古风音乐……中华文明这一个积攒了几千年的文化富矿,正在新时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有颜又有料,教我如何不爱它?

  (作者:蒋肖斌,系中国青年报资深文化记者)

 
关键词: 博物馆 年轻人 故宫 传统文化 打卡
  • 下一篇:食话:漫话春卷_春卷-春饼-面糊-馅儿-小媳妇
  • 上一篇:台南慈济高中小学部静思阅读书轩正式启用_台南-静思-阅读-启用-慈济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周末儿童博物馆”的创新意义_博物馆-周末-儿 • 关于博物馆文创的几点思考——以故宫博物院为例
• 人民时评:研学游,更要“研学优”_研学-博物馆 • 人民时评:研学游,更要“研学优”_研学-博物馆
• 用心感知博物馆的厚重_博物馆-文物-参观者-历史 • 新语:博物馆可以更亲切_博物馆-观众-展览-吸纳
• 高校博物馆的路怎么走——从复旦大学博物馆说开 • 什么样的展览是好展览_展览-博物馆-博物院-陈列
• “网络+”创新文博发展_博物馆-文化-网络-观众- • 博物馆的“玩法”变了我们的热爱不变_博物馆-疫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