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莫砺锋:岁暮怀旧悼宗文_诗词-挽联-书香-离世-春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莫砺锋  浏览次数:1004
核心提示:腊月初一,猛然想起大门上的春联应该以新换旧了,于是晨起就动笔拟联。按照惯例,贴在前门上的一副应由我书写:“负郭以居数重峰影晨昏见,隐几而坐几缕梅香远近闻。”
腊月初一,猛然想起大门上的春联应该以新换旧了,于是晨起就动笔拟联。按照惯例,贴在前门上的一副应由我书写:“负郭以居数重峰影晨昏见,隐几而坐几缕梅香远近闻。”

  腊月初一,猛然想起大门上的春联应该以新换旧了,于是晨起就动笔拟联。按照惯例,贴在前门上的一副应由我书写:“负郭以居数重峰影晨昏见,隐几而坐几缕梅香远近闻。”贴在后门的则由老伴书写:“从心所欲翁岂敢,惟适之安媪自知。”把字数较少的一联让老伴来写,是因为她大病初愈,没有力气写太多字。春联拟成,便想投寄给《江海诗词》。该刊主编是老友徐宗文先生,几年前他上任伊始便委派我当“顾问”,并不断索稿。我平生以读诗为业,却很少写诗。迫于“诗债”,有时便寄几副联语去交差,反正该刊辟有“楹联天地”专栏,以联代诗也不算越界。于是我家历年的春联像“布衣暖菜根香白发谁家翁媪,树荫浓山色淡红尘此处蓬瀛。”“门外皆引车卖浆者,斋中是伏案读书人。”“书香夙喜浓如酒,世味何忧薄似纱”等,都曾被宗文兄索去刊于《江海诗词》。正要打开电子信箱,忽然想到宗文最近动了一个手术,正在养病,我理应前往探望,但不知他是住院还是居家。南大的同仁中许结教授与宗文交情最深,我便打电话向许结打听宗文的近况。没想到从电话里传来的第一句话竟是:“他走掉了。”我大吃一惊,赶忙探问详情,这才知道宗文患的是血管癌,动刀切除后又做了化疗,病情很快恶化,终于不治,已于两周前离世,遗体告别仪式也已举行过了!还记得2017年我的姨父王益云先生突然病逝,因他也是经常向《江海诗词》投稿的诗友,我便将此事告知宗文。宗文听了大呼“惊悚”,说一个月前才与他在饭局上见过。没想到宗文自己竟也突然离世,这真令人大感“惊悚”!

  十年前我曾为宗文的新著《曲士语道》写过书评,其中说到:“老友徐宗文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也是一位术业有专攻的学人,这样的双重身份使他的生活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除了编书,就是著书,正如苏东坡所云:‘堆几尽埃简,攻之如蠹虫。’不久前收到他的新著《曲士语道》,翻阅一过,更加坚定了这种看法:原来宗文除了编书、著书外还擅长评书,他的人生真是浸透着书香!”(《书香人生》,《中华读书报》2009年8月5日)的确,宗文虽长期担任出版社的社长、总编,但他最关心的是书籍的学术水准而不是市场效益,从他嘴里很少听到“销量”、“码洋”之类的出版界行话,他身上散发着浓郁的书香而不像有些出版人那样沾染铜臭。宗文从出版社“老总”位置退下来以后,不久便有了两个新的身份:一是南大文学院的兼职教授,二是《江海诗词》的主编。宗文身体强健,精力弥满,他在两份新的工作上都显得游刃有馀。前者的突出表现是每次参加南大的研究生论文答辩会,他都仔细阅读论文,认真撰写评语,不但纠正谬误,而且指明修改的方向。后者的突出表现是从他接任主编以来,《江海诗词》这本老刊物的面貌焕然一新,不但新增栏目,兼容创作与评论、研究;而且扩大队伍,约稿范围从江苏一省扩为全国,新、老作者济济一堂。我每次与宗文晤谈,看到他壮硕的身躯,听到他洪亮的嗓音,总觉得他是一个虎虎有生气的健者,谁能料到他竟会先我而去。放翁诗云:“君看幼安气如虎,一病遽已归荒墟。”痛哉斯言!

  我虽然很欣赏苏东坡“存亡惯见浑无泪”的诗句,但每逢亲戚、师友突然去世,仍然难免潸然泪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近年来所拟的挽联越来越多,比如挽姨母的“恩泽铭心,徽音在耳,来对悲风啸淮北;慈颜遽杳,孺慕长存,归将泪雨洒江南”,挽傅璇琮先生的“聚天下英才,汲引提携,先生卓识空冀北;导儒林正脉,笔削编纂,后学楷模瞻浙东”,挽王步高教授的“树蕙江南,滋兰冀北,教席设双城,学子泪飞千里雨;唐音豪壮,宋韵清和,校歌谱一曲,箫韶声振六朝松”,挽聂石樵先生的“燕京传讣,惊瞻遗像清容瘦;巩县识荆,永忆春风笑语温”,其中有一部分曾刊登于《江海诗词》,且深得宗文的赞赏。如今宗文突然离世,我当然应该为他拟一副挽联。可是不知何故,宗文生前所在单位虽然与我同在南京城中,却没有给我发来讣告,使我失去了前往殡仪馆送别宗文的机会,再拟挽联也就毫无意义。无奈之下,谨赋诗一首以追悼宗文:“石城岁暮日连阴,噩耗初闻涕作霖。黄菊红梅未及荐,素车白马已难临。开怀把酒杯嫌浅,抵掌谈诗意觉深。从此知音何处觅,伤心千古伯牙琴。”宗文兄!以前你总是允许我“以联代诗”,今天我却要“以诗代联”,不知可否?

 
关键词: 诗词 挽联 书香 离世 春联
  • 下一篇:江城艺人“面人高”50载研习面塑技艺_面塑-武汉-技艺-面粉-面人-参加-艺术-百艺坊
  • 上一篇:文化只眼:铲除文物犯罪滋生的土壤_文物-盗掘-闻喜-盗墓-遗址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 • 古诗词里的中秋与明月_月神-望月-明月-中秋-月
• 融媒体时代的诗教需要注重“用户”思维_媒体-诗 • 华夏何处不“飞花”_诗词-飞花-女儿-宝玉-选手
• 见仁见智:《中国诗词大会》缘何热播_诗词-中国 • 不学诗无以言——《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启示之
• 古诗词中的上巳节_三日-兰亭-曲水-踏青-曲江 • 文化评析:捐赠“寄语”为何钟爱传统诗词_诗词-
• 影像诗心赴一场时空与艺术的流转_诗词-中国-文 • 叶嘉莹:红蕖还向月中开_诗词-中国-生命-古典诗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