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元人小令鉴赏(三十)_小令-学生-儒家-风魔-普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31  来源:国学网  作者:陈友冰  浏览次数:881
核心提示:中吕·普天乐嘲西席张鸣善讲诗书,习功课。爷娘行孝顺,兄弟行谦和。为臣要尽忠,与朋友休言过。养性终朝端然坐,免教人笑俺风魔。先生道学生琢磨。学生道“先生絮
中吕·普天乐嘲西席张鸣善讲诗书,习功课。爷娘行孝顺,兄弟行谦和。为臣要尽忠,与朋友休言过。养性终朝端然坐,免教人笑俺风魔。先生道学生琢磨。学生道“先生絮

中吕·普天乐 嘲西席 张鸣善

  讲诗书,习功课。爷娘行孝顺,兄弟行谦和。为臣要尽忠,与朋友休言过。养性终朝端然坐,免教人笑俺风魔。先生道”学生琢磨”。学生道“先生絮聒”。馆东道“不识字由他”。

  【题解】

  中吕,宫调名,又叫仲吕。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第六为中吕(仲吕) 风格是“高下闪赚”。“普天乐”,曲牌名。其正格一般是33443377444或33445577444。还有《大普天乐》、《小普天乐》二调,二者基本相同,共八句,定格为六、六、十、七、四、五、四、四,第四句后可以有衬字。

  【作者介绍】

  张鸣善 元代散曲家。名择,号顽老子。原籍平阳(今山西临汾),家在湖南,流寓扬州。官至淮东道宣慰司令史。至正二十六年(1366)曾为夏庭芝《青楼集》作序,说明他此时仍在文坛活动,且有声望。填词度曲词藻丰赡,常以诙谐语讽人。张鸣善身处元末丧乱之际,深感现实的动乱与污浊,因此多有刺时之作。著有杂剧《烟花鬼》、《夜月瑶琴怨》、《草园阁》三种,今皆失传。钟嗣成《录鬼簿》说他有《东华集》,今亦失传。隋树森《全元散曲》收录其小令十三首,套数2套。

  【简析】

  合肥一带的庐剧有一个传统节目叫《老先生讨学钱》。写一个私塾先生在年关将近之时前往东家去要拖欠一年的塾费。结果不但没有讨到欠款,反收东家娘子羞辱。其中有段精彩的对唱:

  东家娘子:艾宝跟你读书三年整,       上、大、人三字都认不清。        天天肿了手板心,其中到底什么原因?  老先生:上、大、人三字都认不清,      全怪你家儿子读书不用心!      十天倒有九不去。      打打闹闹吵死人。      先生再讲他也不听,      想拿板子打他手心。      装做样子还没打,      他就跺脚喊天骂我老娘亲!  东家娘子:你教书死不行,      专门打学生!      我把你当圣人,      你却误我儿子好前程。      不怪艾宝将你骂,      恨不得我也骂你两三声!

  张鸣善的这支小令《普天乐·嘲西席》与《老学生讨学钱》上述的情节相近,但主题却相反,不再是同情塾师的贫寒与无奈,贬斥东家娘子的刁蛮庐剧,嘲讽乡间教书先生的古板与啰唆。这固然与作者“常以诙谐语讽人”的秉性有关,但更主要的创作动机可能与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不满,更与元代社会知识分子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遭到贬抑、沉于下僚的人生遭遇有关。

  元代前期,废除了唐宋以来的科举制度。直到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才恢复科举制度。但考试内容不再有唐宋时代可以显露才华的诗赋而是单一的经学。因为仁宗认为“经学乃修己治人之道,辞赋乃絺章绘句之学”。以“经学”取士,即是从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出题,以宋代经学大师朱熹的《四书章句集解》为判题标准。这种僵化的考试制度自然会影响到整个封建教育制度,其中,当时的教育方式——私塾自然首当其冲。作者的这首小令,与其说是嘲谑塾师的呆板冬烘,还不如说是批判当时这种僵化的教育制度!

  小令开头“讲诗书,习功课”二句是个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先生”和“学生”两个方面落笔,概括介绍这所私塾(其实也包括当时所有官私教学机构)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形式是呆板的先生讲,学生温习;内容是陈腐的“诗书”,诗书是儒家经典《诗经》和《尚书》的简称,这里泛指五经四书等儒家经典。这两句是全曲的总括,以下是分写“教”和“学”。

  “爷娘行孝顺,兄弟行谦和。为臣要尽忠,与朋友休言过。养性终朝端然坐,免教人笑俺风魔”,这六句是先生“讲”。可分为三组:第一组是“爷娘行孝顺,兄弟行谦和”,教育学生按儒家礼教处理好家庭关系:首先要对父母尽孝道,要孝顺;其次对兄弟要讲悌道,要谦和。“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也就是根本的根本,所以先生开宗明义,首先以“孝悌”教育学生,这也就是宋儒说的“齐家”;“为臣要尽忠,与朋友休言过”为第二层,先生教育学生如何处理好社会关系,也就是宋儒说的“治国、平天下”。朋友关系、君臣关系是那个时代社会关系中最主要的两大关系,这有处理好这两大关系,才能立足社会。至于如何处理好这两大关系,先生认为一是“忠”,二是“恕”。“为臣要尽忠”这是对国家,对君主;“与朋友休言过”,这是对朋友要讲 “恕道”,也就是韩愈所称赞的“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对待人也轻以约”(《原毁》);“养性终朝端然坐,免教人笑俺风魔”为第三层。说的是要注重自我修养,这也是尽孝道、悌道、尽忠、讲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宋儒在强调君子之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将“修身”排在最前面。这两句中,上句“养性终朝端然坐”说的是修身的方法。宋儒认为“心正而后身修,” 所以“修身”首先就要端坐,“正心诚意”。要一个正处在活泼好动年龄的小学生整日端坐,这实在是古板不切实际之言;而将孩子们的天真活泼、顽皮好动说成是“风魔”,会让人见笑,这更是迂腐道学之言了。作者虽未正面描写人物,读者却不难想见这位西席老先生摇头晃脑、喋喋不休的形象。”养性终朝端然坐”用的是文言,”笑俺风魔”之类却是地道的口语,亦可见这位老先生谈吐的文俚间杂的酸腐。

  按照前面的章法,先生讲以后,就应该是学生的习。但作者却另起波澜,别开生面,却来上一段先生、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三人对话,使这首小令更显出元人小令活泼诙谐的风格。这中间有个过渡,就是“先生道‘学生琢磨’”。这句既是承上,结束上面先生的一连串教训;又启下,要学生好好琢磨领会他的这番教诲。下面就是学生的回应了:“学生道“先生絮聒”。“絮聒”本意是啰嗦、唠叨,这里实际还含有内在的反感和抵制,尤其是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养性终朝端然坐,免教人笑俺风魔”。至于家长的一句话“不识字由他”,内涵可能更为丰富。这当中可能有对孩子的溺爱的放纵。但更多的很可能包括三个不认可:一是不认可老先生这套儒家修身养性的说教,因为这一套如果真的能帮助人成功、来治国平天下的话,这位老先生也就不会在此当一个老死牗下的私塾先生了;而是不认可老先生有真知学问,不可能教好自己的儿子,对先生根本不抱希望。这一点同前面例句的庐剧《老先生讨学钱》“东家娘子”的看法完全一致;第三是结构上这句话还透露出学生至今”不识字”的事实,是对起首”讲诗书,习功课”的绝妙照应。借此表达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不满,以及元蒙贵族对知识分子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贬抑的不满。”嘲西席”的题意,至此昭然若揭。

  最后要说的是,这首散曲的谐谑风格固然与前面所说的与作者的上述创作目的有关,但也与元人散曲尤其是后期散曲的主题创作倾向有很大关系。诗庄、词媚、曲谐,曲的谐趣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谐谑。尤其到后期,前期如关汉卿等那种愤世嫉俗的不平和抗争已渐渐消磨殆尽,其艺术趣味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典雅婉曲,以张可久为代表;另一则是更加嘲谑,有时简直不看对象,不分青红皂白,如《嘲胖妓》、《胖妻夫》、《咏秃头》、《长毛狗》、《王大姐浴房内吃打》等。其中像《嘲胖妓》、《胖妻夫》简直不堪入目。元人小令似乎也走到尽头了。

20190331_001

养性终朝端然坐,免教人笑俺风魔。先生道”学生琢磨”。学生道“先生絮聒”。

 

 
关键词: 小令 学生 儒家 风魔 普天
  • 下一篇: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_文化-传统文化-数字-技术-产品
  • 上一篇:本性法师禅学著作英文版于印度发行_斯里兰卡-法师-本性-著作-英译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怎样学写古诗词:学词步骤_小令-长调-词人-的人 • 元人小令鉴赏(三十四)_诗人-小令-霜叶-这首-
• 元人小令鉴赏之三十三_金陵-怀古-散曲-故国-作 • 元人小令鉴赏之二十九_小令-西域-乐府-散曲-无
• 元人小令鉴赏之二十九 • 元人小令鉴赏之二十八
• 元人小令鉴赏之二十七 • 元人小令鉴赏之二十六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