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旅游漫笔:清明时节好踏青_清明-踏青-清明节-时节-扫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刘冬颖  浏览次数:175
核心提示:清明节作为孝道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我国民俗节日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清明节的特色有三:一是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作为孝道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我国民俗节日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清明节的特色有三:一是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作为孝道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我国民俗节日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清明节的特色有三:一是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二是节日的民俗都是户外活动(扫墓、踏青、蹴鞠、荡秋千、插柳等);三是兼有欢乐和哀痛、肃穆与活泼两种对立的情感。历代文人墨客以清明为题,写下了无数经典诗词。

  清明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气清景明、万物皆生,是世人结伴出游、野外寻春的好时节。在历史长河中,清明节还融合了以游春为主的上巳节(节日日期为农历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为三月初三)节俗。而且,由于清明扫墓要到郊外去,缅怀祖先之余在田野中信步,也算是调剂心情的一种方式。所以,清明节又名踏青节。唐代诗人顾非熊的《长安清明言怀》:“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记录了唐都长安清明节万家车马出动的盛况。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清明日》:“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诗人写出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人们兴冲冲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花瓣上颤颤欲滴的露珠,归来时领略到微风拂柳丝的美好。

  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记述了当年汴京清明节的热闹:“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北宋柳永的《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具体描写了北宋宋真宗、仁宗年间清明踏青的盛况:“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踏青的人们倾城而出,到郊外去感受春天的欢乐,随处可见遗簪坠珥、沉醉欢饮的游人。暖风中吹来繁密清脆的管弦乐声,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柳永这首清明词作,成为两宋时期广为传唱的欢乐颂歌。北宋程颢《郊行即事》:“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理学家程颢同样认为清明的好天气不能辜负,踏青游乐是必须的,但他劝诫世人不可乐而忘返。南宋诗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记录了清明时节的西湖春景引人入胜,游人熙熙攘攘,可见当时人们对踏青这项民俗活动的喜爱程度。南宋诗人吴潜的《满江红·金陵乌衣园》则描绘了清明时节的金陵春景:“柳带榆钱,又还过、清明寒食。天一笑、满园罗绮,满城箫笛。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正值雨后初晴之时,花红欲染,山青如滴,诗意的春光岂能辜负?

  雨是清明踏青的特有景观,润泽了无数诗情。南宋张炎的《朝中措·清明时节》词,以清明的雨来言说自己的思乡之情:“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晚唐薛昭蕴的《喜迁莺·清明节》描绘了举子们于清明雨后骑马踏青的得意之情:“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清明节外出踏青的民俗延续到现在,除了让人感受到春意盎然的自然之美,也让人的身心得以放松,更从潜意识里传达给居住在都市的现代人一种生态和谐的理念。

  古诗词里的清明习俗意象万千,无论是祭祀、扫墓的肃穆、哀思绵绵,还是踏青游玩的悠闲惬意,这个传承两千多年的节日,连接着生和死,感受着乐和哀,是关乎中国人生命与传承的最好体现。或许我们的先祖把清明节定在了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春日里,正是想告诫我们,逝去无须太过伤痛,要学会热爱生命,珍惜当下。清明扫墓之际,也是亲人团聚之时,中华民族的文化积累和精神传承,也将由此而代代延续,生生不息。

 
关键词: 清明 踏青 清明节 时节 扫墓
  • 下一篇:日本驻广州总领事石塚英树访问福州开元寺 感受中日佛教深厚法谊_日本-福州-空海-开元寺-佛教
  • 上一篇:史家笔墨:“初唐四杰”的壮志豪情_初唐-科举-盛唐-士子-壮志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思旧怀人又清明_生命-清明-记忆-他们的-先贤 • 清明说_清明-祭祖-融入-节气-郊游
• 新绿_清明-采茶-新绿-韭菜-春雨 • 庚子年清明_清明-疫情-西雅图-美国-回来
• 春半花盛踏青时_清明-寒食节-踏青-蹴鞠-寒食 • 艾草青青艾香悠悠_艾草-艾米-清明-放在-圆饼
• 全国哀悼,为了更好地前行_疫情-清明节-祭奠-先 • 梨花风又起清明何妨“云端”寄哀思_祭扫-疫情-
• 墙内看花:“云祭扫”清明新风诚心贵意_祭扫-祭 • 《清明上河图》里的中药铺_药铺-香丸-大理-北宋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