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对荆楚文化,我们饱含深情_文化-楚国-楚辞-荆楚-筚路蓝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红玉  浏览次数:539
核心提示: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字本身就蕴含着不忘初心、积极进取、团结奋发、众志成城、开放融合、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之中,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字本身就蕴含着不忘初心、积极进取、团结奋发、众志成城、开放融合、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之中,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字本身就蕴含着不忘初心、积极进取、团结奋发、众志成城、开放融合、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之中,散发着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

  荆楚文化,是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继承了许多商周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湖北是荆楚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古代的“荆楚”,其地域范围大致以今天的湖北省为主体。今天的湖北人,也常将本省称为“荆楚大地”。

  从“荆”“楚”二字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楚人的生活之本与文化根基。从词源上看,“荆”“楚”同义,“楚”,是一种灌木的名称,也叫作“荆”,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干坚劲,可做杖。我们从《国风·周南·汉广》中可以找到“翘翘错薪,言刈其楚”的诗句,在《说文解字》里也可以看到“丛木,一名荆也。从林疋声”的释义。

  湖北地处荆山山脉,“楚”或者“荆”这种灌木,在南方江汉流域的山林中极为常见,用作薪柴,是古代人们常用的生活资源。早在商代,北方就以荆楚来称呼江汉流域的南方地区和南方部族,比如《诗经·商颂·殷武》中所说,“维女荆楚,居国南乡”。

  从字源演变来看,“楚”是形声字,甲骨文中的“楚”字由“林”和“足”构成,“足”既表声又表意。“楚”的一种解释是,穿行于草莽荆丛之中。可见,“楚”字很可能本身再现了楚国先王带着楚人在山林中艰苦开辟国土的场景。当年,楚先君熊绎率领楚人,在自然条件比较差的荆山垦地,经过数十年艰苦奋斗,楚国的疆土不断扩大,财富日益增多,军事力量不断增强,一跃成了江汉霸主,从而开创了楚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与灿烂丰富的文化。

  “筚路蓝缕”典出《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筚路蓝缕”,也可写作“荜路蓝缕”。“筚”同“荜”,指荆条等,也泛指荆条、树枝等编织物。在今天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也颇高,不过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写、误用的现象。误写、误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对这个成语与荆楚文化渊源理解不够。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荆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创业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斗志,早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华文化中,为中国人民迎难而上提供了强大的精神资源。今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不畏艰难共渡难关,不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么?

  楚国波澜壮阔的历史,既是文化不断融合的历史,也是自强不息的历史。从春秋开始,楚国迅速强盛起来,尤其是到了楚庄王时,楚兼并了周边的许多小国,成为南方大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楚国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国独特的青铜铸造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工艺、丝织刺绣工艺、八音齐全的音乐、美妙绝伦的舞蹈、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为世人推崇的是楚辞。

  楚辞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述描绘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在其《东观余论》中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只要提楚辞必然要说屈原,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感情奔放,想象奇特,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屈原忠贞不屈爱国爱民的品格,使他成为后世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和典范。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楚辞》在诗坛开创了一种文学传统,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从中汲取精神与艺术的滋养。对楚辞及其历史所做的研究,被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兴起于宋代,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研究重要内容。《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16世纪之后,传入欧洲,至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荆楚文化以其特有的风貌,泽被后世。荆楚文化的气质与中原文化形成互补。文化学者于丹曾这样对比二者:中原文化是尚礼的、现实的,强调对规则的服从,讲究以节制为美,敬鬼神而远之;而楚文化是乐生的、浪漫的,灵魂可以上天入地,汪洋恣肆。楚文化有着开放融合的气质,荆楚部族在与北方商王朝的交流中也吸收了先进的商文化,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融汇了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不仅丰富了楚文化自身,也为楚文化滋养后世奠定了基础。

  荆楚文化,既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坚韧的生命力。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当下,身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湖北人民、武汉人民为奋发进取的荆楚文化增加了新的时代注解。

  对荆楚文化,我们饱含深情。

  (作者:陈红玉 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文化 楚国 楚辞 荆楚 筚路蓝缕
  • 下一篇:古人防疫话“隔离”_隔离-人类-疫情-病毒-记载
  • 上一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战“疫”文艺_文艺-作品-疫情-灾难-生命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网红书店”不能“只打卡不读书”_书店-打卡-文 • 人民时评: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_地标-文化-
• 现代汉服的文化密码_汉服-文化-传统文化-服饰-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
• 文化只眼:追寻现代语文教育的“初心”_作文-写 • 文化为舟,情怀致远_文化-情怀-家国-节日-热爱
• 让非遗唱出黄河文化的新声_黄河-黄河流域-文化- • 在丰收节里咂摸农耕文化的香醇_丰收-农耕-文化-
• 关于博物馆文创的几点思考——以故宫博物院为例 • 网络读书节目:让书香溢出“屏”外_阅读-节目-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