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真正大写的“京剧人”_京剧-艺术-来了-戏迷-承前启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仲呈祥  浏览次数:426
核心提示:那日晨起,从微信上惊悉我所敬重的京剧人谭元寿先生仙逝,不胜悲痛。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位活在广大观众心中的京剧人,竟驾鹤西去了!就在国庆、中秋两节期间,我还
那日晨起,从微信上惊悉我所敬重的京剧人谭元寿先生仙逝,不胜悲痛。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位活在广大观众心中的京剧人,竟驾鹤西去了!就在国庆、中秋两节期间,我还

  那日晨起,从微信上惊悉我所敬重的京剧人谭元寿先生仙逝,不胜悲痛。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位活在广大观众心中的京剧人,竟驾鹤西去了!

  就在国庆、中秋两节期间,我还从微信的“京剧直播”中调出几年前的“中秋京剧名家演唱会”,聆听他在《定军山》和《沙家浜》中塑造老黄忠和郭建光的经典唱段,仍是那么老当益壮,那么神采奕奕!怎么就远行了呢?

  想起大约12年前的一天早晨,我正在家中阅报,电话铃响了,电话里传来一位老人字字顿挫而有力的声音:“你是仲呈祥同志吧,我是谭元寿!”我一听,顿时站立起来,肃然起敬,激动地答道:“是。请问您老人家有何吩咐?”

  我实在太惊喜了,我久仰而未能当面求教的京剧名家谭元寿老人,居然亲自打电话给我!老人告诉我,他今年80岁了,从艺整整70个春秋了,全国政协京昆室要为此开个座谈会,请我务必参加。我惶恐不已,自己乃一普通戏迷,何德何能,居然由老人家亲自电话相邀!却之不恭,我只能遵命,珍惜这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

  是日,我着正装一早赶到政协会议室。只见时任全国政协领导同志来了,时任国务院领导同志来了,还有中宣部、文化部的领导也来了,更有梅葆玖、叶少兰、李世济等许多京剧名家。记得,谭元寿先生开场白言简意赅,可谓德艺双馨,只是说他一生挚爱京剧艺术,终身为谭派艺术承前启后、固元创新奋斗,自己绝非大师,只有梅兰芳、谭鑫培、谭富英、马连良等才堪称大师!谭先生的谦逊令人感动。接着,梅葆玖代表梅家,叶少兰代表叶家,相继发表了情深意长的讲话,对谭派艺术和谭元寿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京剧发展史上重要的三大流派世家交流承前启后、固元创新方面的经验,座谈会开得有情意更有学术。后面便是我这个自命为“观众代表”的戏迷“门外论谭”。我以为,自谭鑫培始,中经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至如今谭正岩,代代相传,与时俱进,固元创新,令京剧谭派艺术不断发扬光大,在中国戏曲史上,乃至在整个人类戏曲史上,这实在是独一无二的奇观。谭氏门中,薪火相传,戏比天大,心无旁骛,造就了“无生不学谭”的京剧谭派艺术。这是一个在中国京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价值的立得住、传得开、流(留)得下的流派艺术。其一,谭派上有承传,接续出余(叔岩)派;其二,谭派不断产生代表性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经典作品,从谭鑫培到谭富英,从谭元寿到年轻的谭正岩,从《定军山》到《沙家浜》,家喻户晓,有口皆碑;其三,谭派艺术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可望长期流传;其四,谭派艺术拥有众多的观众,票友戏迷亦一代传一代,是流派能够固元创新的坚实社会基础;其五,谭派艺术早已引起戏曲理论家的密切关注,他们从谭派艺术丰富厚实的实践中总结出对中国京剧乃至中国戏曲艺术的独特价值和美学贡献。而这五点,谭元寿先生实实在在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出我所料,我的这番肺腑之言,竟得到与会者的共鸣和赞许,谭老先生握着我的手不住点头。我与其子谭孝曾是同届政协委员,曾一起随政协京昆室赴各省考察戏曲工作,交谊甚深。他私下对我说:“你是老爷子点名邀的,你没白来!”是的,我之所以更愿意称颂谭元寿先生为“京剧人”,不仅因为他自己多次表示不喜欢别人称他为“大师”,而且因为在我看来,他是一位地地道道为京剧而生、为京剧而活、把生命与京剧融为一体的真正大写的“京剧人”!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先生远行,山高水长!祈祷谭老先生英灵安息。

 
关键词: 京剧 艺术 来了 戏迷 承前启后
  • 下一篇:中文人的守正创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20年开学典礼上的致辞_中文系-创新-中文-自己的-中国
  • 上一篇:现代汉服的文化密码_汉服-文化-传统文化-服饰-中华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 • 文化评析:京剧“邂逅”连环画,不只是一种“混
• 戏剧名家讲故事·谭元寿:我终生难忘的一次演出 • 经典剧目需要高水平传承——从张火丁演出《霸王
• 文化评析:用传承和创新铸就京剧辉煌_京剧-戏曲 • 名师谈艺·杜近芳:京剧传承要“追源溯流”_京
• 名师谈艺·杜近芳:京剧传承要“追源溯流”_京 • 名师谈艺·杜近芳:京剧传承要“追源溯流”_京
• 名师谈艺·杜近芳:京剧传承要“追源溯流”_京 • 名师谈艺·杜近芳:京剧传承要“追源溯流”_京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