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康震:读一本好书,让内心回归纯净_阅读-困境-自己的-的人-疫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康震  浏览次数:839
核心提示:编者按: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有些特别。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和蔓延,人们宅居在家,线上交流互动。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改善,与人们相伴的阅
编者按: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有些特别。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和蔓延,人们宅居在家,线上交流互动。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改善,与人们相伴的阅

编者按:

  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有些特别。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和蔓延,人们宅居在家,线上交流互动。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改善,与人们相伴的阅读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发生着改变。世界变动不居,阅读无处不在,身处其中的我们有哪些困惑和希望?光明智库特邀读书人、写书人、出版人和发行人,讲述他们的故事。

  讲述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康震

  书籍是人类积累、保存、传授、传承知识的平台和载体。对于作者来讲,是在记录事实和历史,传递自己的理念和观点;对于读者来讲,是希望通过阅读获取未知的知识,深化对于世界的认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就是阅读、书籍和作者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

  也因为这样,阅读本身存在很大的困扰,也面临不小的困境,这是因为,人类的见识永远是有限的,而阅读的期待是无限的。在阅读过程当中会产生批判,也就是阅读者对于书籍本身的不满意,即书籍没有满足自己对于未来的一种期待。一个人为什么喜欢读一本书?是因为这本书对他来讲意味着一种未知的未来、未知的空间,但当他发现读到的只是过去或只是现在,他就会很失落、很失望。正是这种紧张的关系,让读者和作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永恒的矛盾。

  正因为如此,阅读才会常新。怎样才能做一个健康的、始终有活力的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自己也要进行写作。实际上,阅读中的不满足和不满意就是触动每个阅读者自己进行写作的动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时候我们这代人都特别喜欢看连环画、小人书,不只爱看,还想画。因为阅读让人产生的最大冲动就是,你自己也想成为作者,也想参与其中。我当年看连环画的一个直接的动力,就是我想画我自己的连环画。后来长大了,就开始读一些小说,读一些诗词。当时我读了王蒙的《青春万岁》,还读了贾平凹的一些散文,自己就有一种冲动,也想写小说、也想写这种散文。无论写得好与不好,那种冲动在写了之后就得以消解、得到了实现。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阅读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己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一个不断地解除困惑、解除局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会产生阅读、模仿、体验,再阅读、再模仿、再体验,直到最后,有可能变成一个职业的写作者。

  阅读当中存在的困境,有知识的困境、见解的困境,也有成长的困境、自我实现的困境。一个没有阅读欲望的人,就是一个没有困境的人,一个无意义的人。因为只要人类存在,他就必然会有困境和困扰,而这是人进步的必由之路。就像一扇门,比方说你要从A空间到B空间去,那就要经过这扇门,于你而言它就是阻碍,也就是一个困境。只有把门打开了,才能形成一个通道。我们经常说危机意识,有危才有机,才会居安思危。危是什么?就是对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性,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对成长本身存在的焦虑。当这个“危”被我们克服、这扇门被我们打开之后,后面就是一个空间或是一条道路。世上原本没有道路,只有当我们行走其中,把杂草、碎石都踩在脚下,才能形成通道。

  书籍对我们来讲,本身就是道路。我们阅读了很多书籍,就相当于走过了一条道路,走到一定的时候,就打开了一扇门,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门,我自己的体会是:要读很多书之后,才会打开一扇门。

  阅读是我们渡过疫情的最好方式。这次疫情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快乐的人生并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要能像儒家所说的那样,做到“慎独”。当一个人独处时,认真想一想,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疫情期间,各种真假消息满天飞,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个人的淡定、内心的纯净?我觉得,最好就是拿起一本好书,把它读透。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知识体系。当你把一本书读完之后,就相当于和一位好朋友,或一位好学者、一个有见识的人,深度交谈了几个月。疫情期间,我坚持每天抄录古典诗词、组织学生每天在群里打卡,讨论读书心得、研究学问,我自己每天也看不少书、写一些论文,这些都是能让自己更加确认自身价值存在的方式。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淡定、从容、坚守,对我们每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成熟都非常关键。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胜、王斯敏、杜羽、蒋新军 实习记者 景辉

 
关键词: 阅读 困境 自己的 的人 疫情
  • 下一篇:疫情期间阅读数据报告系列评论之四:执着愉悦地读下去_阅读-疫情-时长-湖北-这是
  • 上一篇:心直口快:战疫见证物征集已开跑,规划步伐要跟上_征集-见证-博物馆-疫情-工作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网红书店”不能“只打卡不读书”_书店-打卡-文 • 网络读书节目:让书香溢出“屏”外_阅读-节目-
• 莫让儿童读物变“毒物”_儿童-阅读-内容-把关- • 文化只眼:把经典研习列入人生“课程表”_语文
• 文化评析:如何让“厚重之书”走进生活_书展-阅 • 文化只眼:把经典研习列入人生“课程表”_语文
• 莫让儿童读物变“毒物”_儿童-阅读-内容-把关- • 文化评析:如何让“厚重之书”走进生活_书展-阅
• 读者之声:阅读缘何变“刷书”?_直播-知识-阅 • 光明时评:别让“推荐”变相加重中小学生阅读负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