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市场:
  • 入驻机构
  • 学者投稿
  •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国学人生
  • 国学培训
  • 国学万象
  • 机构注册
  • 国学商城:
  • 传统汉服
  • 中正汉服
  • 明品居饰
  • 美容健身
  • 仪礼艺术
  • 民俗特装
  • 海宇天堂
  • 商家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培训 » 要闻 » 正文

致以考古学为志业的年轻人_考古学-考古-同学-自己的-年轻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麦笛  浏览次数:1000
核心提示:最近有两位高考高分考生引起公众的热议。一位是江苏省的“文科状元”——白同学,虽然她的语、数、英三科成绩全省第一,但选修科目历史是B+,按照规则,不能被清华、
最近有两位高考高分考生引起公众的热议。一位是江苏省的“文科状元”——白同学,虽然她的语、数、英三科成绩全省第一,但选修科目历史是B+,按照规则,不能被清华、

  最近有两位高考高分考生引起公众的热议。一位是江苏省的“文科状元”——白同学,虽然她的语、数、英三科成绩全省第一,但选修科目历史是B+,按照规则,不能被清华、北大等高校录取,最终她接受了香港大学递来的橄榄枝,并选择了热门的金融学专业;另一位是湖南的“留守女孩”——钟同学,由于受到“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的激励,她选择了北大考古学专业。

  作为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抉择,高考志愿无疑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左右。钟同学的选择似乎更加纯粹。在理想主义稀缺的当下,钟同学的选择值得我们尊重。

  许多人为钟同学不值,言下之意是选择考古学既没“前途”,也没“钱途”。社会对钟同学专业选择的热议,甚至成为一个话题,最尴尬的其实是考古学本身。从公众的讨论看,有的人认为考古就是挖墓,有的人认为考古就是鉴宝,有的人将考古等同于研究恐龙等古生物,不一而足。

  出于公众对考古学的误解,越来越多的考古工作者投身于“公众考古”,立志于向公众普及考古。在这里,我只能简要说几点:考古自然不等同于挖墓,更不是“合法的盗墓”,考古工作者的研究对象包括墓葬,但不局限于墓葬;考古学的目标是研究、保护文物,探索古代社会,与盗墓天然对立;考古发掘的很大一部分,是为保护因基建、盗墓而被破坏的古代遗存而开展的(即抢救性发掘)。此外也有一些为配合某研究课题而开展的主动发掘;考古与文物鉴定不是一回事,出于“瓜田李下”的顾虑,考古学界其实是有不得私藏文物的行规的;有些人常说中国人热衷于挖墓,西方人热衷于探索星空,这并不公允。考古学实际上是西方传入的学科。中国考古学之所以成就巨大,在于丰厚的历史积淀。我们回望历史的同时也仰望星空,二者并不矛盾;考古学与古生物学不是一回事,不过的确有一定交集;现在的考古学已经脱离历史学成为一级学科。它有自身的特性,与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史、地质学、古生物学、遗传学、化学等学科都存在交叉。

  一个以考古学为志业的年轻人究竟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著名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1931—2001)已经给出了很好的回答。张先生曾在《中国文物报》(1993年11月7日)发表过一篇题为《要是有个青年考古工作者来问道》的文章,文中描述了这样的“梦境”:

  有大才、有大志的年轻人,很少有学考古学的。我有时白日做梦,梦见天资好,人又天真又用功的中国青年,志愿以考古为终身事业,来问我这个老年考古学家对他(她)有何指示,这虽然只是梦境,我还是将答案准备好,以防万一。

  虽然北大考古系并不乏钟同学这样的“学霸”,但与某些专业相比,考古学毕竟相对冷门。张先生建议有志于考古学的青年“不要把他要念的书限制在考古学内。最理想的是要将所有有关中国史前与上古的学科都搞熟悉”,考古学“是很复杂的社会人文科学。它的难在此,它的乐也在此”。考古学对研究者的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有极高的要求,文理不可偏废,更加需要“有大才、有大志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张先生的这一“梦境”,其实说明了考古学从来都不是热门专业。

  近30年的时间过去了,张先生的这一断语并没有过时。

  张先生同时告诫道:“我也要警告他,你假如想发财,最好去做别的行业。”学考古虽然有稳定的就业面,但考古学也注定不是能发财的专业。考古学不但要求“有大才、有大志的年轻人”,更要求“人又天真又用功”“志愿以考古为终身事业”的年轻人。从事考古学的学习与研究,要承受旁人更多的误解,也要经历求学、治学过程中的困难险阻。

  在得知钟同学是在自己的影响下选择了北大考古系,樊锦诗先生给钟同学寄去了亲笔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钟同学回信道:“我希望能追随您的脚步,为考古献身,也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处。”理想是奢侈的,能追逐自己的理想是令人羡慕的。对于以樊锦诗先生为偶像、以考古学为志业的钟同学来说,我相信她对前路的甘苦已有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 考古学 考古 同学 自己的 年轻人
  • 下一篇:光明时评:论文何其重学术何其轻_论文-代写-评价-交易-学术
  • 上一篇:文化只眼:把经典研习列入人生“课程表”_语文课-经典-研习-阅读-学习
 
[ 国学培训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国学培训
• 考古的缓与急_考古-考古学-遗址-文献-研究 • 致以考古学为志业的年轻人_考古学-考古-同学-自
• 文化评析:文博节目让考古学焕发新生机_考古-考 • 王仁湘:勿忘历史信息的探访者_考古-考古学家-
• 见证中国考古学的转型_遗址-考古学-考古-文化- • 良渚与中华五千年文明_良渚-文化-玉器-考古学-
• 考古学的使命与担当_考古学-考古-发掘-历史-学 • 搞考古的人,不能收藏文物_收藏-文物-金石学-宋

 
推荐图文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时12载创作12生肖壶贺岁_春雷-宜兴-潮州-贺岁-生肖-鼠年-创作-百艺坊
  • 手拉壶大师张瑞端:历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动 形出器成_坯子-纹样-烧制-陶器-陶艺-固安县-泥巴-百艺坊
  • 河北王秀制陶:手随心
推荐国学培训
  • 写在故宫六百年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苏东坡从未离去_苏东坡-的人-是一个-自己的-诗文
  • 古韵新咏:重阳说_重阳-长寿-茱萸-远游-登高
  • 记录叶嘉莹的诗词人生_水月-影片-在手-诗词-物件
  • 文化只眼:戏曲电影如何守正创新_戏曲-电影-京剧-武戏-舞台
  • 金台论道:古建保护有了新思路_保护-古建筑-损毁-转让-价值
  • 三任院长讲述与故宫的故事:半个世纪的故宫情结_故宫-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保护-筒子
  • 老城区建文化空间,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_空间-文化-城市-居民-社区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_博导-博士生-培养-博士-导师
  • 一字一词捕捉时代风采_字典-新词-新华-修订-增补
  • 见仁见智:影视助力“非遗”出圈_观众-创作-影视剧-名录-酱菜
点击排行
最新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限时抢购
会员中心
帮助中心

@1999-2020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备案、增值电信业务及相关证书:
数据处理与交易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辽B2-20200512 ..
辽ICP备2020011636号 京公网安备号:11011202002443号

技术支持:新国学网(大连)文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